欢迎访问军品制造工厂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86 19936648357


hydration rescue pack gear 枪袋,战术背包 军用箱包 军警装备 军用背包 枪套,枪包,枪袋 警用装备 军警设备 皮具军工企业 户外军品 军用帐篷 警用装具制造 军用睡袋 军警装备供应商 背包设计 户外军警产品 户外军警产品 军队背包 警用装备厂家 军包,警包 军事包 军体文旅包 军用包 战术户外背包批发 部队背包厂家 军用包代工厂 军用背包生产厂家 双肩背式枪袋 军包袋 枪套 军工皮具 火器袋 tactical backpack 军警特种装备 定制迷彩背包厂家 武装带枪套 户外运动装备 消失的军队 美国 陆战队 消防头盔 作战服 生产军帽的厂家 18式单兵 反恐探照灯 酒精测试仪 军用腰带 子弹携行具 lapdswat狙击枪 ocp迷彩 特战队 战术背心厂家
    首页>晒装备&国产测评>电影电视 内容

从《钢铁洪流进行曲》说开去

作者:王牌自行车驾驶员 来源: 本站原创 2019-10-13 16:19:55 阅读:次
纵横对比看特殊的军营文化——军歌
雄壮,装甲千军列阵,威武雄壮
力量,踏着战场足迹,悲歌激荡,斗志昂扬军旗终会永远在飘扬,在飘扬,在飘扬!
——《钢铁洪流进行曲》歌词image001.png大家好,我是王牌自行车,今天来给大家聊聊军乐那些事。在十天前的国庆大阅兵当中,荣誉战旗方阵出场时,身为文艺青年的我立刻发了一条朋友圈:“现在这个BGM很厉害啊!”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钢铁洪流进行曲》开始各种各样地刷屏,大家异口同声表示,好听!好听其实是个蛮主观的说法,音乐家们可以从编曲等等方面来分析下,不过我不是专业的乐评人(就是一个死军迷),所以也就不敢献丑,所以直接从我所了解的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文化背景方面来说说。说错了请大家不要喷。image003.png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的军乐深受苏俄军乐的影响,但是跟苏俄军乐又有些区别,比如苏俄更加强调悲壮的调调,歌词方面描述的意向更加多样化,一首歌甚至有七八版歌词。我看过一些歌曲的歌词集合本,说实话,哪怕不作为歌词,单拎出来作为诗歌都是很赏心悦目的,比如很有名的《神圣的战争》,这个曲子算是亚历山大·彼得罗夫红旗歌舞团的代表作了,战火中谱写,战火中传唱——
“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愤怒如波涛般汹涌,千千万万人民站在广袤的俄罗斯原野上,对抗法西斯的野蛮入侵,这是属于全体军民的高光时刻。又或者如著名的《斯拉夫女人的告别》,这首歌出品的时间就更早了,那会儿还是沙俄呢,一代代的俄罗斯姑娘/苏联姑娘,高唱着这首歌送心上人上战场——
“离别的时刻已来临,你不安地直视着我的眼睛,我捕捉着故乡的气息,而远方降下了雷雨,雾状的蓝色气流在颤动,担忧的神色涌现在鬓边,俄罗斯为荣誉而召唤我们,风儿从队伍的步伐中吹起,再见了,父亲的土地,请你把我们记起,再见了,亲爱的目光,我们无人会怯阵离去,再见了,父亲的土地,请你把我们记起,再见了,亲爱的目光,别了,再见了!别了,再见了!”
这个版本呢,还是1912年打巴尔干战争的时候写的,歌词还是以斯拉夫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为中心,卫国战争开始后,在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检阅中,由作者阿伽普庚指挥莫斯科卫戍部队的混成乐队进行演奏,苏军的无数部队就在暴雪中接受检阅,之后直接奔赴战场。在格里高利.丘赫莱依1957年的电影《雁南飞》中,《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出现过: 鲍里斯参军上战场,薇罗尼卡没能赶上为他送行。鲍里斯在车站的新兵队伍中焦急地等待,这时,乐队奏响《斯拉夫女人的告别》,队伍开始登车启程。image005.png俄罗斯导演谢·鲍德洛夫1996的电影《高加索的俘虏》片尾,俄军士兵被车臣老人释放,我们似乎看到了善良战胜仇恨的可能。可是,我们听到螺旋桨的轰鸣混合着这支曲子——全副武装的俄军直升机编队从万尼亚的头顶掠过,飞向车臣小村,它们是去复仇,去毁灭的。这里运用了“音画对位”的手法,在声音与画面的错位冲突中把情绪传达给观众。这部影片中,《斯拉夫女人的送别》给人强烈的悲怆感,让人体会到命运的残酷与战争的荒诞。同一首歌,在两部电影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大家要注意到悲伤和悲壮的区别。2008年安德烈·克拉夫库克拍摄2008年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中白军士兵在弹尽粮绝中向着红军阵地冲锋时的背景音乐也是此首曲子。给人强烈的悲壮之感,战争的残酷得以生动的表现。同样的乐曲含义的正反表现手法在美国电影《锅盖头》中也出现了,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主角一行人在参加海湾战争的前夜被组织起来观看一些战争影片,他们看得是著名的反战片《现代启示录》,《现代启示录》中美军坐着无数架直升机浩浩荡荡杀向平民,这时候响起了著名的《女武神的骑行》,也名《飞翔的瓦尔基里》(对,就是复联里不知道怎么就从北欧人变成黑人的那个女武神),气氛带感,剧院里的陆战队员们在下面看着这个反战片里的精彩战争镜头时,大声叫好,纷纷表示要打死这些查理。反战片里的主角被另一个反战片里的精彩战争镜头所鼓舞,恨不得去干掉所有敌人,这个就是我对于《女武神的骑行》的无可奈何的第一印象,充满了讽刺——更讽刺的是我们这代军迷的入坑作《黑鹰坠落》也算是反战片。image007.png既然扯到了美军军乐,我们就来讲讲那个很有名的美军跑步歌吧,很多人可能都看过《全金属外壳》,里面那个口吐莲花小嘴儿抹了蜜的陆战队教官就经常在带领着大家一边在跑步的时候一边唱着这样的歌词:
“mama and papa were laying in bed !妈妈和爸爸躺在床上!Mama rolled over and this is what she said :妈妈翻身向上然后说道:oh, give me sone …..哦 给我些oh, give me sone …哦 给我些P T体能训练P T体能训练good for you , and good for me !对你对我都有好处!”
这~~~~~~~其实这个曲子叫Marines Running Cadence(陆战队员跑步军歌)是美军海军陆战队里的士兵们,尤其是在bootcamp(新兵训练营)里的士兵们跑步的时候常唱的一首歌,严格来说,这更象是一种“号子”,歌曲调子一定,而歌词就可以任意更改。可以说,任何一个Drill Sargent(操练教官)都编得出自己的歌词。号子的节奏鲜明,和跑步的步子很合拍,调子也很容易学,加上美国佬特有的幽默调调,歌词的衍生版本也非常多。不过说实话我只能放第一版这种擦边球的歌词,其余的贴上来估计立刻就会被审核。所以,各位自己去看吧,一个调调唱了六版歌词,版版口吐芬芳。image009.png其实说到正港的“山巅之民”爱唱的军歌(算军歌吧?)应该还要往前数到独立战争那会儿的《扬基歌》(“扬基”是对新英格兰土包子的轻蔑之词),早在美国独立以前,在这些英国殖民地上《扬基歌》的曲调和歌词的某些段落就已经很流行。甚至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英军就曾唱《扬基歌》来嘲笑美国的大陆军。歌词的早期版本是嘲笑这些殖民地居民粗俗的衣着和举止。当时英军被迫向大陆军投降,但是心中不服气。军官下令军乐队演奏《扬基歌》来羞辱前来受降的大陆军。当时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为了更加羞辱英国人,曾经把这首歌曲作为大陆军的军歌。再往下沿革就是101的歌子了——《滴血的伞绳(Blood on the Risers)》,需要说明的是此歌所用旋律为美国经典爱国歌曲——内战时北军军歌:“共和国战歌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优美的旋律非常洗脑,歌词也巨长,最主要的是对于空降兵跳伞失败摔死之后的惨状描写得极为详细。我就摘录几段歌词,大家看看就好,我现在只恨文字不能打马赛克——
“他从高空可怕地向下撞。降落伞的丝带飘散着,缠在了他的腿上。他再不会站起。血腥,血腥,多么恐怖的死亡方式。他再不会站起。空中摇曳的乱麻缠住了他的颈,伞绳撕碎了伞顶。悬挂的带子打了结,绕着他的皮包骨。那圆顶篷成了他的裹尸布,他从空中被掷下了地。”
说实话这歌估计吓跑了不少在征兵处跃跃欲试的美国佬。image011.png《勇士之歌》那个算不上军乐,民间基金会做的,我就不说了,听着够狠,但实际上不算是正宗的军乐。同理还有《苏维埃进行曲》,那个是美国人写的,也不能算进苏联人的军乐范畴内。接下来要说到日本的军歌了,本子那德性我们都知道,各种“七生报国”,什么“尸山血海”,什么“黑色铁堡”,什么“咲いた花なら 散るのは覚悟”,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老子不怕死,老子敢玩命”的愣逼劲头,而且还要很酸地自比一樱花,“啊,我的生命凋谢如樱花般,转瞬即逝”这类调调,说到底就是日本文化里的“物哀”文化,着力于宣传世事无常,繁华易逝,死了是很美好的。其实这套洗脑理论真的是很好地对应了以前日本人动不动切腹的爱好(顺便辟个谣,日本人切腹从理论上来讲不用那种长柄武士刀(太刀),也不用短柄武士刀(胁差刀),用的是专门准备的小刀,所以当初看到《血战钢锯岭》里面的日本军官用军刀切腹的时候我都呆了,你就算是找一把三八大盖的刺刀切腹也算你努力过了,拿把军刀怎么搞十字切?死得太轻松了吧?作弊呐?)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就是创作于甲午战争时期的《雪中行军》(日语:雪の進軍、しんゆきぐん)。当时大山岩统帅的第二军正在攻击威海卫途中,军乐队成员永井建子目睹冻死的军马触景生情,作词并谱曲。虽然旋律轻快上口,但是歌词过于厌战,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因影响士气而被禁。这首歌在国内知名度还挺高,主要是被二次元(初音未来、少女战车等)翻唱过,赋予了无与伦比的喜感与欢脱,但是大家看看歌词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踏着冰在雪中进军,连哪里是河哪里是路都分不清。骑的马死了,但没法随便丢掉不管。这里是哪里?到处是敌人的国家。不管了还是先大胆地抽根烟吧,连烟都只剩两根了,心里不安。吃着没烤过的鱼干和半熟的米饭,勉勉强强还算活着。用生木头点了堆篝火,但还是冷得受不了,潮湿的生木头冒着烟,当然很呛人。带着阴郁的表情大谈自己的功绩,“酸的”(有滋味的)东西只有手中的一颗酸梅。直接穿着衣服躺在地上睡,拿背囊当枕头大衣当被子。后背的体温把雪融化,雪水弄湿了垫在身下的黍谷壳堆。露营的我迟迟进不了梦乡,冰冷的月光照着我的脸。如果献出自己的性命从军出阵,做好死的觉悟呐喊冲锋,却武运不佳、没能战死沙场的话,那带着“义务义理”的慰军棉衣就会慢慢地来勒住我的脖子。反正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注:此歌词为昭和改版,明治原版歌词最后一句为“反正长官也没打算让我活着回去”。)
这就是日本的陆军马粪被长官不当人看的悲惨写照,巧的是几年之后闹出来的八甲田雪中行军遭难事件(はっこうだせっちゅうこうぐんそうなんじけん)正好很符合这套歌词,不知道是不是词作者未卜先知——在1902年(明治35年)1月,当时的日本帝国陆军第8师团的歩兵第5连队,为了进行寒冷天气的军事训练,由青森县青森市出发前往八甲田山的田代新汤,在雪中行军途中遇难。参加此次训练的210人中有199人死亡(其中6名为救出后死亡),是日本的冬季军事训练史上最多死伤者的事故,也是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山岳遭难事故。这个事闹这么大主要就是真的因为“反正长官也没打算让我活着回去”,一意孤行的上级让这帮本子去雪中行军,然后真就把人给冻成日棍了。image013.png其实很多人在听所谓的昭和军乐的时候总会觉得跟苏联军乐有点像,但又不是完全一个路数的。其实这个问题我也观察了一下,主要是日本军乐和苏联军乐都偏爱进行曲,但是日本因为以往的传统音乐编曲习惯,总是在自然小调和旋律大调之间来回横跳,切分音多得一批。总结下来就像是在山地上搞自行车速降,日本军乐和苏联军乐都是波澜起伏的,但是日本军乐会经常捏刹车,导致听起来一顿一顿的,不和谐音程较多,听起来就没有苏联军乐那样流畅自然。说实话日本军乐更接近传统的日本小调,改改编曲让艺伎去唱,毫无违和感。
(这里分享一段韩寒在《一座城池》里的描述:假装有格调的餐厅里响起了萎靡的日本妓音,这一听就是军国主义时期日本男人侵略海外以后慰安无方的日本苦闷女人在樱花树下弹奏低吟的乐曲,真是让人沉沦)
而苏联军乐为了突出雄壮感,一般拍子都在每分钟120拍以上,不会出现日本军乐那种很尴尬的拉长音。所以我感觉苏联军乐还是要比日本军乐好听很多的,而且歌词也更有意境,未知生,焉知死,苏联军乐里赞颂自己的祖国,表达对爱人的感情,然后选择上战场保家卫国,这有种特有的俄罗斯式的忧郁,而不是像日本军乐里传达出的那种“啊,我不想活了,让我上战场吧!”真正的勇士是那种热爱生命又浴血奋战的人,高下立判。image015.jpg

当当当当,最后压轴分析的自然就是我们的中国军乐啦!

其实说到中国特色的作品,很早就有了,《诗经》里的这首诗就是例子:
《国风·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总结下来:共进退,共患难,共同冲锋陷阵。而且这个还是问答句式,是将领与士兵的对答,其实我们在后来可以看见很多类似的问答,包括大家很熟悉的“你是谁?为了谁?”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当中,假团长龙文章也对着手下的“炮灰”们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算是千年来战士精神的传承了。image016.png接下来要说的还有汉代军歌《马踏燕然》: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汉高祖那首著名的“大风起兮云飞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算是汉代军歌代表。image018.png而《马踏燕然》最直接的精神体现则要算著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耿恭为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驻扎了数百人的耿恭驻地,汉军且战且退,最终死守疏勒城。此时正值汉明帝驾崩,东汉朝廷无暇救援,汉军守军耗尽粮草,在围城战之中,他们切下铠甲和弓弩上的皮革吃下去,拒绝敌军的劝降,坚守阵地。直至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撤回至玉门关时,仅剩13人,而且枪袋残破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枯槁。玉门关守将感动得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这个战争故事可比《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烽燧堡之战惨烈多了,张小敬和第八团死战若干天,可是耿恭和部下们打满了春夏秋冬,一直没有支援,难度系数更高,压力更大,作战之余还把匈奴使者下了锅,涮着吃,壮志饥餐胡虏肉这句诗说得就是这个。image020.png当然,说到古代中华军威之盛,当然要数唐代战歌《秦王破阵乐》: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天威直卷玉门塞,万里胡人尽汉歌!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
在这得说一下,《秦王破阵乐》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不是秦始皇。秦王是李世民在登基前的封号,而且这首战歌也不是李世民作词,是620年李世民打爆刘武周确立唐朝政权的地位之后,部下们给他填的词。不过说实话,他也确实配得上这些彩虹屁,毕竟李世民被尊称天可汗不是靠平易近人,而是靠着从白山黑水一路砍到青藏高原的军功,对手们运气好的能来得及跪下来叫爸爸,运气不好的那真就身死国灭了。image022.png宋朝的军歌emmmm,说起来当数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啥也不说了,给岳武穆抱个拳吧,两宋之际的皇帝实在是拖累了这位天才选手的发挥。宋徽宗这个傻屌在大敌当前时还搞跳大神,说要开门迎敌,结果半仙屁用没有,东京外城倒是被攻破了,连累多少人。岳飞也只能叹叹气,不再说前朝的攻城略地,而是叹起了收复失地。明朝军歌首推戚家军的《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走,义乌老乡们,一起去干小日本。以及:戚家军这块“百战百胜”的牌子真的没有夸张,除去最后血战而死那一场,从国内打到国外,保持全胜记录,以四千人的编制前前后后创下了十余万的斩首记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image024.jpg清朝也有军歌——《颂龙旗》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
“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坦率的说,看起来不像军歌,反而很像国歌,东亚大帝国的说法一出来,总有种奇怪的感觉。顺便说一下,李鸿章没有在奥运会上唱过《茉莉花》,中堂大人那会儿正往圣彼得堡赶呢。1570955486852892.png

好了,终于到了最让我期待的时刻了,中国的现代军歌!

首推《知识青年从军歌》,这首歌是中国远征军新一军的士兵在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写就的,歌词尚存,曲调流失。这首歌伴随着远征军复仇的炮火轰爆了南亚丛林里的日军。我本人是非常喜欢这首歌的,在15年我的朋友老苗停学参军的时候还给他发了这首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浪楼船出辽海,遮天铁鸟扑东京!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归来夹道万人迎,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堂内腾欢骄红颜。国史标明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共沐大汉风!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当中,最“面”的阿译长官反而是在阵前第一个唱响这首歌的人,十分感人。如果在抗战胜利之后,我们也能效仿苏联,一边演奏这首战歌,一边将俘获的那些日本军旗扔进长江祭奠亡灵,那该多好啊。14年抗战,损失两千万人,胜利永远需要代价。比如,1945年6月24日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之中,最为著名的瞬间是在阅兵即将结束之时出现的,当时,200名老兵倒持战争中缴获的200面纳粹军队旗帜纳粹旗帜走过检阅台,最后把旗帜抛在列宁墓脚下,这是专属于胜利者的荣耀,也是苏联在用这种方式向战争中牺牲的几千万军民致以悼念。image028.png重磅的来了,《中国军魂》。这首歌是2003年的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慷慨悲壮,歌词比喻的手法也十分独特,“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令人印象深刻,曲调也很激昂,是我觉得很“毛子”味的一首歌,与以往的中国军歌也有较多不同,豪迈慷慨的气氛更加浓烈,同时多了一种在中国军歌当中少见的悲壮感: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滚滚黄河,滔滔长江,给我生命,给我力量。就让鲜血染红最美的花,洒在我的胸膛上。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中国军魂!”
image030.png李团长说:好听,真他娘的好听,今天剑也不亮了,旅长来了我也不去见了,就听你小子在这儿吹黑管,丑话我可说在前边,吹得不好,你小子给我滚蛋,咱独立团丢不起这个人,吹得好了,老子赏你半斤地瓜烧。接下来就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钢七连连歌》了,这首无曲的歌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多次出现,每次在新兵下连的时候,班内都会组织大家朗诵歌词,堪称剧情之魂: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在这里私心放上钢七连最后一次入连仪式的宣誓词:
钢七连有有五十七年的历史,在五十七年的历史中有五千人成为钢七连的一员!我是钢七连的第五千名士兵,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为我之前的四千九百九十九人骄傲!我记得钢七连为国捐躯的一千一百零四名前辈!我是钢七连的第五千名士兵,我有勇气扛起这面连旗!我更有勇气第一个战死!他们是我的兄弟!我愿意为我的兄弟而死!无论是谁,无论是将军,列兵,只要曾是钢七连的一员,我会要求他记住钢七连的前辈!我更会记得我今天说的每一句话 !现在跟我们一起背诵这首无曲的连歌,会唱这首歌曲的前辈都已经光荣的牺牲了。现在,现在只剩下钢七连的士兵在背诵这首歌曲,我们希望,我们希望你能听见五千个喉咙里吼出的歌声!

最后奉上《钢铁洪流进行曲》的完整版歌词:

“向前方,我们的血气方刚,崭锋芒,震虎狼向前方,我们的步伐铿锵,风雨里,我挺起胸膛向前方,我们的热血滚烫,将使命责任扛在肩上向前方,铁流滚滚向前方,乘风破浪,八方,势不可挡我们点亮和平的曙光我们守卫人民的安康我们豪气万丈纵横驰骋疆场让我们再塑新辉煌看大地,战神吐蕊在怒放看战士,双手紧握住钢枪看人民军队筑牢铁壁和铜墙用胜利续写新荣光雄壮,装甲千军列阵威武雄壮力量,踏着战场足迹悲歌激荡斗志昂扬军旗终会永远在飘扬在飘扬,在飘扬忠于党,打胜仗!”
这个词有多好就不用我说了吧?同志们,亿万炮塔,亿万荣光,钢甲洪流,战车如云,千军列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功勋与胜利属于我们!image032.png写在最后:我本人只是个军迷,说不出多少深刻的音乐理论,只是尽力从自己所理解的一些粗浅的方面来阐述下自己的想法,写下了这篇文章,请各位大手子轻喷。好了,本期文章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阅读,祝各位读者心明眼亮。w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美国特种部队专用背包 Email:
公安警用背包

军用特种,军用迷彩双肩背包

CopyRight © 2002-2020 枪袋军品 , All Rights Reserved.
枪械收纳袋

Copyright © 基基皮具军用包袋厂备案号:粤ICP备2021158479号订阅 / PL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2020-2099

+86 19936648357

服务

微信/电话客服

+86 1993664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