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背包生产厂家

收藏随笔(之三)

军用背包厂家

时隔三年,这系列居然又有了新文章。

文/Beta-TNT

 

实际上每一篇随笔都是对当下的思考。第一篇是对版本危机的思考,第二篇则是对未来的思考。

而这一篇,则是对意义的思考。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半年以来,我一直在收集关于 MOLLE 研发过程相关的资料。翻译了至少三篇 NATICK 报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和实物图片,并加以汇总和分析。这部分研究成果在合适的时候会放出,这里只探讨在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思考。

我发现,之前我们认为“没有其他版本”(no other known varity)的 MOLLE(或者叫 MOLLE 一代)实际上非常复杂,单从标签就能区分出至少四套版本,而且有些版本在款式设计上和后来常见的版本有明显的区别,不只是名称和编号发生了变化。这颠覆了我们长久以来对于 MOLLE 的认识。震惊之余,我尝试多收集一些新发现的版本的资料。由于实物稀少而且经常和后来常见的版本混在一起,导致实物资料收集工作非常困难。而比这更早的时候,我基本就放弃全部收集齐实物的努力了:虽然不像越战 M-1967 USMC 这类明星藏品那么有知名度,只要能找到有人卖一般不会太贵,但实在太过于零散了,而且几乎很少有人曾经注意到这其中的区别。

而随着资料收集的逐步深入,我感觉自己陷入一个泥潭:每次的新发现都几乎一定会导致增加额外的资料收集工作。而且由于 MOLLE 项目所处的特殊时期以及地位,它和几乎所有在其后列装的美军单兵装备项目或系统都有关联,包括 Land Warrior、MOLLE IIFSBE、RACK、SPEAR BALCS ELCS 以及各种 SOFLCS 等,工作量远超先前的预期。原本以为只要翻译几篇报告,整理整理实物和合同资料,晒晒收藏再写上一篇一万字左右的稿子,就可以彻底终结这个话题,结果被现实打脸了。

忽然在某个时刻,我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劲:我们毕竟只是一群收藏爱好者,不是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也不是情报人员,过度钻研这方面资料并无实质益处。这种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实质用处的钻研甚至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位玩特战的同好——我们无法认同他的做法,但现在我正在做着几乎相同的事情,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领域。

而在这个时候,“意义”问题浮现了出来:我意识到无论我对这些资料研究得多么透彻,它们毕竟只是一些人在20年前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再透彻的研究结果也不如厂家和军方的文档资料全面。军品玩家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钱财,去研究一些在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细枝末节:通过材质和色差判断附包版本和年份、收集齐某个厂家在每个合同年份生产的水壶、根据衣服款式和细节区分不同的热带作战服版本。这一击釜底抽薪,停止了这种看不到头的资料收集和汇编工作。

说到底,资料不是不能收集,也非常有必要收集,但我认为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度。毕竟,我们作为玩家最后能收到东西才是真的,资料收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收藏,不应本末倒置。对于军品收藏,资料收集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 它是什么东西
  2. 它是什么年代的
  3. 它有什么相关联的其他东西
  4. 都有谁用过

除此之外,其他资料不应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需要加以限制。

其实一直以来,G.I.成员们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互补合作:虽然我们每个人收藏研究的领域都不同,但每个人都对其他人的领域有所了解,而且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如果我们有一个人去买东西,那就相当于我们所有人一起去,一次性搞定我们所有人需要的东西。而收集到新的实物之后,我来根据实物上的线索去搜集更多资料,挖掘背后的历史,以及最关键的,这玩意全套都有什么,可谓“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这种齿轮啮合一样的合作关系在这次搜集 MOLLE 资料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不仅发现了很多之前我们没注意到的区别和细节,还捎带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在收集实物方面有非常广泛且高价值的渠道,经常可以收集到市面罕见的稀有物品。而这些优势和资料文档挖掘相结合更是如虎添翼,产生 1+1>2 的化学反应。

Together, we ar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