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苏联军服与服饰
作者: 来源: 2012-03-06 20:17:53 阅读:次
军服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之一,也是国威、军威和军人仪表的象征。 二战期间的苏联军服自成一格,它不强调款式上的装饰性,而以厚重和严肃为主要特征,这与苏联地域辽阔、冬季漫长的地
军服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之一,也是国威、军威和军人仪表的象征。 二战期间的苏联军服自成一格,它不强调款式上的装饰性,而以厚重和严肃为主要特征,这与苏联地域辽阔、冬季漫长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其落后的轻纺工业 有很大关系。苏式军服虽无特别之处,但自成体系,并且十分实用,穿在俄罗斯人健壮的身躯上,有一种特别的英武之气。正是这些穿着朴素军服的苏联红军,历经 了长达四年的艰苦战斗,粉碎了纳粹德国的进攻,最终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且出兵东北,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奠定了苏联战后世界大国的地位。本文以苏德战争为分水岭,对战争爆发前、战争初期及战争中后期苏联红军的部分典型军服及服饰作一介绍。
1920年代苏联红军战士的合影。他们分别穿着去掉沙俄标记的旧式陆、海军军服和工人、农民、学生的服装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36年,苏联红军排级指挥员(左)和战士的合影
苏德战争前(1917~1940年)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红军军服历经若干次变革。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直到1920年代末,落后的苏联工业仍迫使苏联红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沙俄军队遗留的军用物资来装备部队,不同的仅仅是取下了沙俄的军徽和军衔标记。这些军服的式样自1910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于1917年12月颁布法令,规定:“……军衔制是剥削阶级军队的产物,因而必须予以废 除……工农红军的指挥员和战士按职务区分上下级关系……”从1918年1月起,红 军各级军官改称“指挥员”,列兵则称为“红军战士”。同年7月,红军指战员开始统一佩戴制式 的“红星”帽徽和兵种领章。这些第一代“军人识别标志”十分简陋,只是按佩戴在军帽前端和军服领口上的 小块呢料的不同颜色来区分兵种。肩章被视为“官老爷的派头”和帝国主义专制统治的象征而被取消,领章也只是少量佩戴。1919年 1月,红军开始使用“职务等级识别符号”,以佩戴于军服左袖的红色三角形、方形、菱形符号来表示其职务等级,同时在军大衣上启用 菱形领章。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棕绿色呢制“布琼尼”帽上红色(步兵的兵种色)的布制大五角星和金属制“红星”小帽徽
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胜利后,军服改革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是与新政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同步开展的。
1922 年1月,苏联红军开始发放统一的新式军服,改用新式的职务袖章,并重新修订了军人等级。1925年3月,以职务等级识别领章代替了职务袖章,新领章底板和 军服镶边均按不同的兵种类别采用相应的颜色,领章上除职务等级外,同时缀有兵种勤务符号。这种军服样式一直沿用到1935年。
1935年9月22日,为进一步加强部队建设,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在红军中建立军衔制度。同年12月,开始使用新的 军衔领章、袖章等军衔识别标志。军衔领章以不同数量的五角星、菱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符号来区分军衔,中级以上指挥员的领章镶金边,其他人员领章镶 红边或黑边,同时缀有军兵种勤务符号。指挥员在军服、军大衣袖口处佩戴由金红相间、尖角向下的“V”字形角线组成的军衔袖章,政 工人员袖章则为绣有金黄色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底黄边五角星组成,海军则用数量、宽窄不同的金黄色横条纹、角线和五角星袖章来标示军衔。
1941年之前苏联的军衔制度又经历了若干次变化。如1940年5月,陆、海、空三军高级指挥员实行将官军衔,包括新式领章和袖章在内的新式将官军 衔标志开始采用。同年11月,又在初级指挥员、战士中实行新的军衔等级。但直到 1941年之前,红军的军服种类和样式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已经形成常服、军便服、野战服和专业工作服等若干粗略分类。
不过,军衔制度的反复变化也在部队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且军事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双重领导,使得对部队的指挥不能协调一致,加上1930年代 中期开始的大规模“清洗”,使红军损失了大批久经考验的老布尔什维克将领和指挥员,军队中人人自危,部队的管理和士气受到了相当 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已经初露端倪,并且给苏德战争初期的红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苏德战争初期(1941~1942年)
1941年6月22日,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面对180余万汹汹而来的法西斯德国及仆从国军队,准备不足的苏联红军陷入了被动,不得不在一片混乱 中节节后退,空军和装甲部队损失尤其惨重。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正是依靠步兵和炮兵部队不计代价的顽强阻击,才最终将敌人的攻势遏制在莫斯科城下。
1940年,将官大檐帽上开始用圆形帽徽代 替“红星”帽徽,并有金属丝编织成的金黄色饰带,冬季军帽则改成了灰色羊羔皮制的哥萨克式高筒皮帽。同年,将官开始采用新式白色 夏季常服,冬季新式大衣则是大翻领、双排12枚纽扣式样,袖子上同样带有由金线和红线绣成的角线和五角星组成的军衔袖章。一种新式的带护耳的冬帽也同时配 发部队,样式即是我们后来所熟悉的“三块瓦”,军官帽内衬灰色带毛羊皮,士兵帽则是兔毛或人造毛内衬。除了材料上的变化外,这种 冬帽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苏联红军中有一个特殊的分支,那就是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指挥的内务部队,主要包括负责保卫边境安全的边防军和警卫部队。他们和其他部队使用 相同的武器,接受同样的训练,也穿着样式相同的军服,区别主要体现在军帽上。边防军大檐帽帽瓦为代表其兵种的绿色,帽墙为蓝色;警卫部队帽瓦为浅蓝色,帽 墙为黑色或暗红色。其军衔标志则与步兵相同。边防军及其余内务部队在战争初期和普通部队一样投入了抵抗德军的战斗,后期主要从事巩固新解放区、消灭残余敌 人和维护交通线等工作。1943年,苏联成立了国防人民委员部“锄奸反特”总局,由斯大林直接领导,专门从事反特、反谍和镇压反 革命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原内务部队官兵都归属其领导,直至1945年该机构撤销。
开战之初,苏联红军拥有约2.8万辆坦克和装甲车,但到1941底,只剩下不到1/10的数量。之后新生产的坦克和新的坦克手源源不断补充到部队, 特别是 T34/85型坦克的出现,使红军保持了强大的装甲力量,并在莫斯科会战及随后一系列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最终打败德军的决定性力量。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装甲部队的炮手同样穿着机械化部队的军服及佩戴帆布制坦克帽
开战之初,苏 军坦克兵的冬服还是一战时的老款式,皮制坦克帽是以一战德国飞行员的飞行帽为基础改进的,带有可分离的风镜,皮制上衣则是由沙俄军队装备的法式皮风衣发展
而来的,为翻领式、双排纽扣,领尖处有军大衣式的黑底红边领章,并有黄色坦克图案的军兵种标志,扎有武装带,其上佩带手枪;下身为直统裤、长筒皮靴,裤脚 扎在靴内,目的是防止坦克底板上堆积的炽热弹壳烫伤腿部。1942年前后,上衣和坦克帽逐渐改为帆布制作。坦克帽有黑色和灰色两种颜色,冬帽内衬羊毛。坦 克手的连体式工作服也是帆布制的,套在军服的外面,有灰色和卡其色两种,衣服上没有任何标识。这种工作服的舒适性较差,在炎热的夏季,坦克手们只能在工作 服里面穿一条短裤。
红军航空兵在开战之初的突然袭击中同样损失惨重,大部分 边境机场的飞机在起飞前就被击毁了,而幸存的老式飞机在空战中也不是德国新式战机的对手。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卫国战争后期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服,这种飞行服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但空军的恢复和装甲兵一样迅速,到1942年初,德军就发现苏联 的天空对他们已经充满了威胁。早期航空兵并不是红军中一个单独的军种,采用与陆军相同的军衔和识别标志。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43年以后的空军军官帽,在帽瓦前方正中绣有带飞翼的五星图案
1935型军服中有专为航空兵设计的一套包括大 衣、飞行服、长裤及船形帽、大檐帽和飞行帽的军服,均为深蓝色,并有天蓝色镶边,但不久后爆发的战争使得这套军服被取消了,所以空军人员多数穿着陆军军 服,但佩戴空军军兵种标志。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41年空军轰炸机飞行员穿着的各种飞行服
在卫国战争的第一年,航空兵仍在使用苏芬战争时期的飞行服。为抵挡高空的严寒,皮制飞行头盔和帆布飞行服都有带软毛的羊皮衬
里,在膝盖上方设计有两个口袋,手套和皮靴也是上等羊皮制成的,衬有羊毛,同时设计有束带以防止脱落,腰间皮带左侧一般挂有地图包,右侧佩带手枪。在冬 季,空军军官还配发有翻领式皮大衣,领口带有很大的菱形蓝底黄边领章,左袖上带有由飞翼、螺旋桨和短剑组成的空军军种标记。这些服装在1942年装有全封 闭座舱的新一代战斗机装备部队后,仍在继续使用。
红海军在战争初期相对弱小,大部分军舰都被封堵在港口内。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军官兵在抵抗侵略的战斗中没有作为。于1920~1930年期间重新建立 的海军陆战队就是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部队。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
从1941年9月开始,黑海舰队海军陆战队就为保卫塞瓦斯托波尔而展开了为期10个月的血战,这一战使得苏联海 军陆战队一举成名。同时,陆战队还参加了保卫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海军的其他官兵则在将被包围的舰艇自沉后,加入到步兵和炮兵的 行列中,成为二战中苏联特有的海军步兵。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43年,海军陆战队员和步兵并肩战斗。战争期间,大批红海军官兵被补充到其他军兵种当中去
他们虽然作为陆军投入战斗,但仍穿着海军军服,典型的服装便是无领套头式水兵服,颜色为黑色或深蓝色;下着黑色散 脚裤,其特点是腰部两边开口、裤脚口宽大,以方便落水后脱下;脚穿长筒靴或短皮鞋、不打绑腿;头戴无檐水兵帽,帽圈上有所属舰队的名称;贴身穿着称 为“海魂衫”的蓝白相间的针织水手衫,作为水手或海员的标志,许多前海军官兵在集团军整编、分配到其他军兵种后仍然穿着这种水手 衫。海军步兵的形象非常类似于他们的前辈——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水兵,装具中最典型的就是呈十字交叉形披挂在身上的马克沁机枪帆 布枪弹带,腰间则像步兵一样带着皮制枪弹盒、挂着或插着手榴弹。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41年莫斯科战役中的红军机枪手,穿着卡其布棉大衣,戴着1940 型冬季军帽,这种军帽的护耳可以放下,防止耳部冻伤
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中仍有10多个骑兵师。虽然二战中机械化部队成为主流,但骑兵在苏联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骑兵1935型军 服与其他部队大体相同,上身穿卡其色套头服,下身穿蓝色马裤和长筒靴,大檐帽帽墙为黑色,领章为蓝底黑边,缀有马蹄铁和交叉短剑组成的兵种符号。从 1936年起,红军中重新恢复了哥萨克骑兵的编制,并成为骑兵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哥萨克骑兵军服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传统的哥萨克皮帽和黑色大斗篷。哥萨克 帽由黑色羊毛制筒形帽墙和绒制圆帽顶构成,前面缀有帽徽。从帽顶和十字线的颜色及线条样式,可以区分出帽子下面是来自哪个地区的哥萨克。同样是军官帽,来 自塔拉克的帽顶为蓝色、双股十字白线;来自库班的帽顶为红色、双股十字白线;而顿河地区的哥萨克骑兵军服帽顶虽然同样是红色,但十字线却是单股白线。骑兵 斗篷为黑色呢料制成,御寒十分有效,肩后有支撑,前襟处一般有黄色或红色锁边。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战争前、中期,斗篷在步兵军官中也有配发。哥萨克骑兵 军服的另一个标志与将军服的裤子相类似,就是在马裤中线处缀有红条。骑兵一般使用步骑枪和冲锋枪,并有相应的弹药携行具,至于骑兵的重要装 备——马刀,一般悬挂在身体左侧。
苏联和其他盟国同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最终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1945年6月24日,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以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当时参阅的官兵们身穿的就是著名的“胜利礼服”。这套礼服本是 1943年定型的,是 1943型军服中的一部分,也是红军第一种正式礼服,但当时正处于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后勤工厂没有足够的力量和物资储备来生产这种服装,所以没有正式装备 全军,已制成下发的服装大部分也在战争中损失了,以至在筹备胜利阅兵式时,苏联总参谋部不得不紧急组织赶制了一万余套军服,供参阅的将领和官兵们穿着。除 军需工厂外,还动员了当时莫斯科最好的一些服装店来加工。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43型礼服继承了传统沙俄礼服的优点,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陆、空军元帅、将军礼服上衣为立领式样、双排12枚纽扣,除军需勤务外,其他勤 务将军则为单排5枚纽扣,颜色都是“波浪蓝”,肩章底板颜色、图案、军兵种符号和军衔标记依兵种和级别各异;头戴有金、银线编织 成饰带的大檐帽,帽墙和上衣的领口、袖口等处按等级用金、银线绣有不同的花纹;下穿马裤和长筒皮靴;腰间佩戴有金、银线绣饰的编织腰带。军帽、军服的镶边 也依兵种不同而各异。对于双排12 枚纽扣的礼服,勋、奖章戴在两排纽扣的正中和上衣右侧,元帅礼服还在领口处佩戴由贵重金属和钻石制成的特殊装饰品。其他样式的礼服,勋、奖章则按规定佩戴 在左、右胸前。陆军官兵礼服上衣为立领式、单排5枚纽扣,颜色为棕绿色,下穿蓝色马裤,头戴有皮制饰带的大檐帽,腰扎褐色皮制武装带。空军礼服式样与陆军 基本相同,但帽徽、长筒马靴有所不同。海军元帅、将军和军官礼服均为黑色,立领式,双排12枚纽扣,下穿散脚裤、皮鞋,戴白手套,大檐帽帽墙为黑色,帽瓦 为白色,采用带有金属带扣的腰带,并挂有海军佩剑。海军士官、士兵礼服为传统的套头式水兵服、散脚裤式样,水兵服肩部标有其所属舰队的缩写字母,士官戴大 檐帽,士兵戴水兵帽,佩用黑色皮革腰带、皮鞋和白手套。边防军除海巡部队外,官兵礼服上衣均为立领式、双排12枚纽扣;大檐帽帽瓦为绿色,帽墙为黑色; 下穿马裤和长筒马靴。与其他部队不同的是,边防军校官、尉官礼服领章的图案为欧洲传统的节杖图案,校官的为两道节杖,看起来与德国国防军军官领章图案有些 相似。边防军海巡部队礼服与海军礼服款式相同,不同之处是领章、袖口处的镶边颜色改成了边防军的绿色。
1945年6月24日上午10时许,当数万人的检阅部队身着崭新的1943型礼服、胸前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勋、奖章,以坚定的步伐冒雨通过红场时,雷 鸣般的“乌拉” 声从会场响起,传向整个莫斯科,再通过电波传向苏联全境和全世界,苏联的骄傲和强大让整个世界感到震惊。1943型礼服也随之产生了极大影响,从此被冠 以“胜利礼服”的美称。不过在胜利阅兵式之前,这套礼服已有一次公开亮相,那是在1945年6月20日迎接首先将红旗插上纳粹国 会大厦楼顶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某部战旗的仪式上,由莫斯科卫戍部队穿着。
当时受阅的部队并非全部都是穿着1943型礼服,如受阅的装甲兵方队的官兵穿着坦克兵工作服,骑兵方队则是戴着高筒帽、穿着哥萨克式骑兵大衣走过红 场的。同时,参加检阅的步兵和炮兵方队大部分官兵都戴着1940式钢盔,而没有戴礼服军帽。但一般所称的“胜利礼服”也同样包括 这些穿着。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战争初期,红军步兵主要装备1935型军服。士官、士兵的夏装上衣为小翻领、束袖、套头式短军便服,颜色为棕绿色,有两个胸袋,下摆无口袋(我军在 1950年后也曾短期装备过类似的套头式军服);下身着马裤(也有称其为灯笼裤的),膝盖处经过特别加强,材质都是卡其布(卡其是Khaki的音译,指黄 棕色的染料,后指染成类似颜色的一种紧密的棉布料,这种布料当时被广泛用于军服制造),颜色从黄棕色到深棕褐色,这些成为二战中苏联军装的主色调;脚穿黑 色长筒靴,或穿低腰皮鞋同时打绑腿。冬装为灰色粗呢大衣,但在1941年的冬天,由于后勤供应的混乱,很多红军战士还穿着黄褐色卡其布大衣,这些大衣后端 有开叉,以方便活动。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莫斯科战役中,从远东地区调来的炮兵部队。他们穿着光面翻毛羊皮大衣,这在西伯利亚地区部队中是标准装备
从
1939年开始,除绰号为“基洛夫”的软质大檐帽外,苏军还以卡其布或呢制的船形帽作为军便帽,士兵的船 形帽为卡其色。直到1942年夏天,船形帽才基本上取代了大檐帽的地位。普通步兵腰间扎有可加挂肩带的皮制武装带;腰间或腰后挂有皮制枪弹盒、帆布制的手 榴弹袋,以及水壶、刺刀、工兵锹等物;身上挎有盛装个人物品的杂物袋、干粮袋;背上背有皮制或帆布制的背包,内装军毯等物,钢盔系在背包上,有些背包还配 有折叠起来的防水帆布,在宿营时充当帐篷或床垫,在没有背包的情况下,一般会把毯子卷成长条状斜背在肩上。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军官的制服要比士兵的精细一些。和欧洲一些国家一样,苏联军官的军服可以按统一款式自行找裁缝缝制,所以同一级别的军官军服可能面料和工艺并不相 同。特别是战前生产的呢料质量较好,而在战争期间则一直是稀缺的货物,价格相当高。有的红军军官甚至会请在后方的亲属代为制作军服,并邮寄回前方。军官军 服上衣采用法国式样,故称为“法兰西式上衣”,特点是小翻领、单排5 枚纽扣,有4个口袋,胸袋上有翻盖,有的左胸袋上方留有佩戴勋、奖章而预留的扣子或若干小孔(部队发放的军服一般没有),右胸袋上方一般佩戴战伤标记,袖 子上有军衔袖标,袖口和下摆有镶边,颜色为棕绿色;头戴大檐帽,帽瓦前方翘起一定角度,并有镶边,帽檐为塑料制,有皮制饰带;下身着深蓝色马裤,裤腿侧面 有镶边。将官则是类似哥萨克裤式的红色饰条,脚上穿长筒皮靴或马靴。军官也有穿带束袖的套头式上衣和戴船形帽的,颜色都是棕绿色,领口和袖口有镶边。值得 一提的是,卫国战争之初,著名的“布琼尼帽”仍在红军官兵中使用,它因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骑兵英雄布琼尼元帅而得名,是红军最有 特色的军帽之一。“布琼尼帽”在1936年进行过改进,但主要特征仍与以前的相同:以粗呢或棉布制成,有一个尖顶,两侧护耳可以 放下御寒,并通过两个纽扣在下巴处固定,前额有一个呢子或布制成的较大的五角星,以其颜色来区分佩戴者的兵种,其上还有一枚带有镰刀和锤的金 属“红星”小帽徽。严寒地区的红军官兵还普遍使用一种光面羊皮短大衣,机械化部队中也有配发。这种大衣有军需工厂生产和民间自制 两种,在领口和袖口处有翻毛,下摆设有两个很大的口袋,后期的可以佩戴肩章。1941年的冬天,正是那些穿着羊皮大衣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苏军预备队,在 莫斯科战役胜负的天平上投下了最具分量的砝码。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1941年卫国战争开始到1943年初,红军军服的军衔和军兵种区别主要通过领章体现。如步兵兵种色为红色,领章红底黑边,上面有带珐琅面的金属制 军衔符号,按其形状及数量区别佩戴者的军衔等级,并缀有两支步枪交叉形式的步兵兵种标识;炮兵的兵种色为黑色,领章为黑底红边(炮兵“布琼尼 帽”上的呢制大五角星也为黑色),兵种标识为交叉的两门旧式大炮。由于原先的识别标志上大量采用了醒目的红色、金黄色,同时金属符号容易反 光,不利于隐蔽和保密,所以在1942年初,前线野战部队不论是何兵种,统一改用“保护色军衔领章”,即从大将到列兵的领章都改 为橄榄绿色,钉缀深绿色五角星、菱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同时取消了领章上的兵种符号和指挥员、政工人员的袖章。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