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非洲“野鹅”的故事
1986年,国内引进了一部叫《野鹅敢死队》的电影,片中虚构了一群雇佣兵受雇营救一个被废黜的非洲总统的故事,当时的我也在电影院里被这部电影所折服,以至于后来电视上一有重播就会重温一遍。军用箱包生产厂家野鹅敢死队剧照,DPM迷彩服和FAL影响了几代人 这部1978年拍摄的电影是改编自达尼尔·卡内(Daniel Carney.)的一本从未出版过的小说,而这本原名《细细的白线》(The Thin White Line)的作品的素材是取自1968年在罗得西亚降落的一架神秘飞机,传闻中这架飞机上载满了雇佣军和一名叫做“非洲先生”的神秘人,据信此人是只剩半条命的刚果前总理莫伊兹·冲伯。冲伯是刚果内战中受西方支持的政治人物,最近有部电影《雅多维尔围城战》讲的就是在1961年,支持冲伯的法国和比利时雇佣军带领的刚果军队围攻一支爱尔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事。 《雅多维尔围城战》与《野鹅敢死队》的故事完全无关,但《野鹅敢死队》的电影摄制组专门邀请了一位绰号“疯子麦克”的著名雇佣兵麦克·霍尔(Mike Hoare)担任该片的军事顾问,此人却与《雅多维尔围城战》的背景是有关的。同时,《细细的白线》电影也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才把片名改为“野鹅”(Wild Geese)。 因为事实上,确实曾经有一群雇佣兵以“野鹅”的名义被“疯子麦克”组织在一起。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电影《野鹅敢死队》的海报 麦克·霍尔全名汤玛斯·米高·霍尔(Thomas Michael Hoare)出生于1920年,是爱尔兰人。他在二战期间曾作为一名英军装甲兵军官在北非服役,战后他移居南非德班,成为一名雇佣兵,在后殖民时期的非洲到处参战。在刚果内战期间,麦克·霍尔先后组建过两支雇佣兵队伍。 第一支是在1960年至1961年间,当时控制加丹加省的莫伊兹·冲伯想从刚果独立出去,在这场史称“刚果危机”的动乱中,麦克·霍尔在加丹加省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雇佣军为冲伯打仗,这支部队被称为“第四突击队”。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电影《雅多维尔围城战》 《雅多维尔围城战》里的那支讲法语的雇佣军,就是第四突击队。没错,一个爱尔兰佬带领的法国和比利时雇佣兵围攻一支由爱尔兰佬组成联合国维和部队。和电影情节稍有不同的是,现实中这支爱尔兰维和部队经过“稍为激烈”的战斗但还没来得及发生伤亡就投降了。其实比起卢旺达大屠杀时比利时维和部队一枪不放就跑,爱尔兰佬已经算有血性了。
冲伯最大后台是比利时和西方的矿业公司,美国原本是借助冲伯对付卢蒙巴和抗衡苏联,但肯尼迪上台后因为舆论压力改为“反刚果分裂”,所以这次刚果危机的最后平定还是西方主导的维和部队。但这样的“和平”不可能长久。
1964年,时任刚果总理的莫伊兹·冲伯再次雇用麦克·霍尔“上校”,让他领导一支约300人(其中大多为南非人)的雇佣军,被称为“(刚果)第五突击队”。该部队主要是与苏联支持的“辛巴斯”(Simba)作战。 在著名的“红龙行动”中,霍尔和他的雇佣军配合由美国空军运输机空运过去的比利时伞兵,以营救一千六百名被“辛巴斯”扣压为人质的当地居民(主要为欧洲人和传教士)为名义,占领了斯坦利维尔。当然这次行动确实救了许多人,但在马涅马和其他省份的刚果人都记得,霍尔的雇佣军在推进到村庄时随意射击房屋和平民。军用箱包生产厂家麦克·霍尔在担任第五突击队指挥官时的照片,拍摄于刚果洛瓦河畔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五突击队的“野鹅”标志臂章 除了第五突击队外,当时还有几支外国雇佣军在刚果作战,但无论是第五突击队(以讲英语为主)还是第六突击队(以讲法语为主)或是其他的队伍,这几支外国雇佣军对于刚果内战总体局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他们只是西方国家与共产主义东方国家在非洲争地盘的棋子之一。 不过这些雇佣兵们都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当中还出了一票“名星”,比如法国人鲍勃·德纳尔(Bob Denard),比利时人让·斯拉姆(Jean Schramme)等等,这其中也包括了麦克·霍尔。 在1960年代,东德的广播电台中称他为“疯狗麦克·霍尔”,于是他便得了个“疯子麦克”的绰号。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五突击队队员在攻占斯坦利维尔一小时之后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五突击队的武装吉普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红龙行动中与第5突击队并肩作战的比利时伞兵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5突击队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5突击队 刚果内战结束后,霍尔居住在南非德班,有时会去美国旅行,偶尔会被非洲一些国家聘请担任军事顾问或教官,生活似乎很稳定。但在1974年,在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的主流报刊上突然刊登出一则神秘的告示,告示上宣称麦克·霍尔上校的第五突击队将为庆祝斯坦利维尔解放十周年而进行集会。为什么这时候,“疯子麦克”突然要召集当年并肩作战的老家伙们呢?真的只是为了庆祝攻占斯坦利维尔十周年吗?这一则启事在普通读者眼中毫无特别之处,但在那些老兵油子眼里,却看出了弦外之意——他们认为这是战斗的号角。
那么这次是在哪里?
在安哥拉。 至少打算是在安哥拉。 在当时的非洲南部,葡萄牙正准备在下一年里从它的两个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撤军,许多人认为,这将为雇佣兵们施展身手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因为在葡萄牙人最终离开之后,二十五万名在莫桑比克以及八十万名居住在更为富裕的安哥拉的白人殖民者,将极有可能寻求雇佣兵的支持发,推翻由葡萄牙人扶持起的黑人政府。 1974年5月,白人殖民者在莫桑比克策划政变,但是计划流产。而在安哥拉,非洲解放组织之间却自相残杀,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初与葡萄牙人的战斗。对于那些想再次在雇佣兵游戏中分一杯羹的人来说,这正是大好时机。 1974年9月9号,约翰内斯堡星报的头版刊出了大幅海报,欢迎任何有从军经验的人加入独一无二的“野鹅俱乐部”(Wild Goose Club)。 为什么叫“野鹅”?这个名字最初是用来称呼在世界各地征战了三个世纪、声誉显赫的爱尔兰雇佣兵,而身为爱尔兰人的“疯子麦克”也正是用一只“飞行中的野鹅”图案作为他在刚果的第5突击队的标志,而前文中提到的“野鹅”们的聚会,就是为了又一次登上“黑大陆”的战争舞台。当时,这时的“野鹅”已经不限于爱尔兰人了。
感谢 SSY 帮忙翻译的材料
1986年,国内引进了一部叫《野鹅敢死队》的电影,片中虚构了一群雇佣兵受雇营救一个被废黜的非洲总统的故事,当时的我也在电影院里被这部电影所折服,以至于后来电视上一有重播就会重温一遍。军用箱包生产厂家野鹅敢死队剧照,DPM迷彩服和FAL影响了几代人 这部1978年拍摄的电影是改编自达尼尔·卡内(Daniel Carney.)的一本从未出版过的小说,而这本原名《细细的白线》(The Thin White Line)的作品的素材是取自1968年在罗得西亚降落的一架神秘飞机,传闻中这架飞机上载满了雇佣军和一名叫做“非洲先生”的神秘人,据信此人是只剩半条命的刚果前总理莫伊兹·冲伯。冲伯是刚果内战中受西方支持的政治人物,最近有部电影《雅多维尔围城战》讲的就是在1961年,支持冲伯的法国和比利时雇佣军带领的刚果军队围攻一支爱尔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事。 《雅多维尔围城战》与《野鹅敢死队》的故事完全无关,但《野鹅敢死队》的电影摄制组专门邀请了一位绰号“疯子麦克”的著名雇佣兵麦克·霍尔(Mike Hoare)担任该片的军事顾问,此人却与《雅多维尔围城战》的背景是有关的。同时,《细细的白线》电影也正是在他的建议下,才把片名改为“野鹅”(Wild Geese)。 因为事实上,确实曾经有一群雇佣兵以“野鹅”的名义被“疯子麦克”组织在一起。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电影《野鹅敢死队》的海报 麦克·霍尔全名汤玛斯·米高·霍尔(Thomas Michael Hoare)出生于1920年,是爱尔兰人。他在二战期间曾作为一名英军装甲兵军官在北非服役,战后他移居南非德班,成为一名雇佣兵,在后殖民时期的非洲到处参战。在刚果内战期间,麦克·霍尔先后组建过两支雇佣兵队伍。 第一支是在1960年至1961年间,当时控制加丹加省的莫伊兹·冲伯想从刚果独立出去,在这场史称“刚果危机”的动乱中,麦克·霍尔在加丹加省组建了他的第一支雇佣军为冲伯打仗,这支部队被称为“第四突击队”。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电影《雅多维尔围城战》 《雅多维尔围城战》里的那支讲法语的雇佣军,就是第四突击队。没错,一个爱尔兰佬带领的法国和比利时雇佣兵围攻一支由爱尔兰佬组成联合国维和部队。和电影情节稍有不同的是,现实中这支爱尔兰维和部队经过“稍为激烈”的战斗但还没来得及发生伤亡就投降了。其实比起卢旺达大屠杀时比利时维和部队一枪不放就跑,爱尔兰佬已经算有血性了。
冲伯最大后台是比利时和西方的矿业公司,美国原本是借助冲伯对付卢蒙巴和抗衡苏联,但肯尼迪上台后因为舆论压力改为“反刚果分裂”,所以这次刚果危机的最后平定还是西方主导的维和部队。但这样的“和平”不可能长久。
1964年,时任刚果总理的莫伊兹·冲伯再次雇用麦克·霍尔“上校”,让他领导一支约300人(其中大多为南非人)的雇佣军,被称为“(刚果)第五突击队”。该部队主要是与苏联支持的“辛巴斯”(Simba)作战。 在著名的“红龙行动”中,霍尔和他的雇佣军配合由美国空军运输机空运过去的比利时伞兵,以营救一千六百名被“辛巴斯”扣压为人质的当地居民(主要为欧洲人和传教士)为名义,占领了斯坦利维尔。当然这次行动确实救了许多人,但在马涅马和其他省份的刚果人都记得,霍尔的雇佣军在推进到村庄时随意射击房屋和平民。军用箱包生产厂家麦克·霍尔在担任第五突击队指挥官时的照片,拍摄于刚果洛瓦河畔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五突击队的“野鹅”标志臂章 除了第五突击队外,当时还有几支外国雇佣军在刚果作战,但无论是第五突击队(以讲英语为主)还是第六突击队(以讲法语为主)或是其他的队伍,这几支外国雇佣军对于刚果内战总体局势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他们只是西方国家与共产主义东方国家在非洲争地盘的棋子之一。 不过这些雇佣兵们都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当中还出了一票“名星”,比如法国人鲍勃·德纳尔(Bob Denard),比利时人让·斯拉姆(Jean Schramme)等等,这其中也包括了麦克·霍尔。 在1960年代,东德的广播电台中称他为“疯狗麦克·霍尔”,于是他便得了个“疯子麦克”的绰号。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五突击队队员在攻占斯坦利维尔一小时之后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五突击队的武装吉普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红龙行动中与第5突击队并肩作战的比利时伞兵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5突击队军用箱包生产厂家第5突击队 刚果内战结束后,霍尔居住在南非德班,有时会去美国旅行,偶尔会被非洲一些国家聘请担任军事顾问或教官,生活似乎很稳定。但在1974年,在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的主流报刊上突然刊登出一则神秘的告示,告示上宣称麦克·霍尔上校的第五突击队将为庆祝斯坦利维尔解放十周年而进行集会。为什么这时候,“疯子麦克”突然要召集当年并肩作战的老家伙们呢?真的只是为了庆祝攻占斯坦利维尔十周年吗?这一则启事在普通读者眼中毫无特别之处,但在那些老兵油子眼里,却看出了弦外之意——他们认为这是战斗的号角。
那么这次是在哪里?
在安哥拉。 至少打算是在安哥拉。 在当时的非洲南部,葡萄牙正准备在下一年里从它的两个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撤军,许多人认为,这将为雇佣兵们施展身手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因为在葡萄牙人最终离开之后,二十五万名在莫桑比克以及八十万名居住在更为富裕的安哥拉的白人殖民者,将极有可能寻求雇佣兵的支持发,推翻由葡萄牙人扶持起的黑人政府。 1974年5月,白人殖民者在莫桑比克策划政变,但是计划流产。而在安哥拉,非洲解放组织之间却自相残杀,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初与葡萄牙人的战斗。对于那些想再次在雇佣兵游戏中分一杯羹的人来说,这正是大好时机。 1974年9月9号,约翰内斯堡星报的头版刊出了大幅海报,欢迎任何有从军经验的人加入独一无二的“野鹅俱乐部”(Wild Goose Club)。 为什么叫“野鹅”?这个名字最初是用来称呼在世界各地征战了三个世纪、声誉显赫的爱尔兰雇佣兵,而身为爱尔兰人的“疯子麦克”也正是用一只“飞行中的野鹅”图案作为他在刚果的第5突击队的标志,而前文中提到的“野鹅”们的聚会,就是为了又一次登上“黑大陆”的战争舞台。当时,这时的“野鹅”已经不限于爱尔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