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切割和tube快拆一统江湖
特别感谢Gear-illustration武具视觉站长 Beta-TNT 提供摄影支持
Low profileconfiguration的PC GEN III仍然可以具备Tactical configuration相同的防护能力,并且该配置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虽然损失了一些外部挂点,但是这对于比如车组人员来讲,并不是个问题。同时市场上有足够的配件可以解决前后扩容问题。而结合PCGEN III的Load Bearing形态,或者使用之前公发的TAP,FLC,甚至采购装备市场上多入牛毛的胸挂产品,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甚至可以让PC GEN III拥有更高的战术性能。
几种尺码的SAPI cut防护板
两种标准尺寸的侧面防护插板一套要满足所有类型任务基础能力的装备就要考虑到所有的任务情况,比如:充当内线部队的Marine littoral regiment要面对的,可能是要面对排山倒海一般的不可抵挡的攻势;也可能是全员跳岛跳到意想不到的地方打黑枪然后争取在对方发现后恐怖打击到来之前跑路;还可能仅仅是去什么地方显示一下美军的存在,给上了贼船的盟友打打气。当然还要做好真开打第一时间就能跑路的准备。面对正面进攻,需要具备完善的弹道、破片与冲击波防护性能,在具备软质内衬+高等级插板的躯干防护之外,还需要有护领、护裆这些防破片的防护。针对这类拓展需求,PC GENIII设计时就考虑可以向下兼容,使用过往装备的同类部件来获得这方面的能力。如此节(抠)约(门),真是又要马润跑又要马润不吃草,迫真牲口。几乎已经是传家宝的护领、护脖以及其他零件PC GEN III安装护领和护脖后的效果现代战争中,真正端着枪扛着炮和敌人在视距内硬碰硬的作战人员数量一直在下降。陆战队同样如此,但是不论怎么下降,这种硬碰硬的战斗却永远不可能消失。无论是能够和MEU 所属两栖攻击舰上的无人机联通的协调员,还是操控着最具致命威力的无人海马斯控制员,或者给所有陆战队员提供创伤救护的卫生员,以及两栖突击车的车组成员,谁也不能保证永远处于安全的位置。那么她\他们也一样需要携带基本的单兵作战装备来应对突发状况。全副武装的无人机操作员PC GENIII 的Load Bearing +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可以将战斗负载与基本防护分开携带,并且可以快速分离,从而实现专业人员与步枪兵的切换。这一设计至少理论上提高炮兵、车组、设备操作员的生存能力。
特别感谢Gear-illustration武具视觉站长 Beta-TNT 提供摄影支持
概况
PlateCarrier Generation III,下文称PC GEN III,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替换现役的步兵装具和护甲的升级项目,用来取代IMTV和(IMTV)PC。与这两个产品相比,PCGENIII改善了机动,负重,舒适度,以及防护能力。根据研发单位的报告,PC Gen III 的改进如下:- 相同条件下减重25%,相同尺码的背心在腰部位置缩短了1.5英寸以改善机动性,更适合抵肩射击的肩部设计,专为车组、侦查与军事执法单位设计的可拆卸的软质防护背心和承载片,提升了防弹性能,增加了3个尺码并改善了剪裁。
关于命名:PM ICE 将该背心称为Generational III,按照其报告中的内容,所指初代产品为IMTV,二代产品是IMTV/PC。但如果按照PC,Plate Carrier的名称来进行严格划分,那么一代应该为SPC,二代是IMTV/PC。显然陆战队并不咬文嚼字,下文中将以陆战队官方说明为标准。
项目单位
PC Gen III的项目责任单位为Program Manager Infantry Combat Equipment,简称PM ICE,负责设计定型。合同主要承制方是老牌装具承包商——KDH公司。PMICE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系统司令部,是陆战队步兵战斗装备项目管理的主责单位。该单位的职责就是通过开发、部署、维护单兵装备来提高陆战队的作战能力。下辖被装(Clothing and Equipment),防护(Individual Armor),以及航空和两栖系统(Air & Amphibious Systems)三个子部门。PM ICE标志PC GEN III的设计师Mackie Jordan系统介绍
PC GEN III系统在单兵装备里,算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满足其防护、携行、机动、针对不同任务优化等目的,全系统共包括了 十九 件物品。分别是:- 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面板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背带Outervest前片Outervest后片Ballisticcarrier前片Ballisticcarrier后片Tactical configurationcummerbund *2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cummerbund *2Cummerbund adapterSide Plate pocket*2Tube pad *2躯干软质防护内衬*2腋下软质防护内衬*2替换肩带*2备用扣具说明书
标准战斗配置 Tactical configuration
PC GEN III第一种形态,Tactical configuration。也就是PC GEN III的完全形态。用于应对陆战队员,特别是深处前线的步兵们面对的大部分情况。Tactical configuration将使用: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面板Outervest前片Outervest后片Ballisticcarrier前片Ballisticcarrier后片Tactical configurationcummerbund *2Side Plate pocket*2Tube pad *2Cummerbund adapter躯干软质防护内衬*2及腋下软质防护内衬*2Tactical configuration下的PCGEN III 拥有前后核心区域和左右腋下的完整防护能力。在使用X系列插板的前提下,能够防御上至俄制7.62*39MM钢芯穿甲弹的能力。同时具备前后左右四面的的完整MOLLE挂载能力。可以满足高强度正面作战的全部需求。能防御7.62普通弹的 ESAPI插板PCGen III的Tactical configuration是一件精致的防携一体护甲,除了具备现代护甲的基本能力之外,诸多细节之处也做了充分的考虑。比如顺应潮流专门配置了安装胸挂用的吊带;采用弹力材料来降低重量;通过魔术贴对拖拽带进行固定。为安装胸挂而预留的吊带及弹力材料制成的肩带套后片标配的拖拽带也有魔术贴固定Tactical configuration到这里就讲完了,大家可以看到除了腰封连接换成了tube扣,其他和IMTV/PC区别并不大。只不过,PCGEN III可以变形……真的是FS标,FS或成最大赢家低可视度配置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
第二种形态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背心。这种形态下的PCGEN III,主要用于满足没有什么直接作战需求单位的防护需求。比如各种载具的车组成员,特别是两栖突击车,以及炮兵、侦察兵、技术兵种等。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包括:Ballisticcarrier前片Ballisticcarrier后片Side Plate pocket*2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cummerbund *2躯干软质防护内衬*2与腋下软质防护内衬*2如果需要将系统调整到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首先需要从Tacticalconfiguration模式下的前后片中将作为内衬的Low profile前后片取出,再安装专用的cummerbund。一层层套娃去除内层的外皮没有任何防护能力,但是留了插板口袋依然可以加装板子,如果有散装内衬的话其实根本不需要内层就能完成防护需求出厂配置决定了防弹软衬是跟着内层绑定的,但是可以自行拆除。顺便,感受一下内衬这个魔术贴层数根据设计,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备用扣具中的替换Tube和前片通用的Tube模块一起,将Low profileconfiguration变成更实用也更时髦的样子。但是严格按照官方说明安装的这种配置将失去安装侧板口袋的能力。安装了TUBE的Low profilePCGenIII另外,要注意官方修补包里只提供了一条可拆卸的TUBE扣具,也就是说你得自己花钱再买一条才能让两边都具备tube快拆……Low profileconfiguration的舒适性相比Tacticalconfiguration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其后片通过弹力材料、珍珠棉衬垫的拼接形成了可以改善透气的空气通道。这种配置虽然在商业产品中并不鲜见,但是对于追求产量与价格的公发品来说则显得比较奢侈了。Low profileconfiguration后片的透气设计Low profileconfiguration的PC GEN III仍然可以具备Tactical configuration相同的防护能力,并且该配置提高了穿着的舒适性。虽然损失了一些外部挂点,但是这对于比如车组人员来讲,并不是个问题。同时市场上有足够的配件可以解决前后扩容问题。而结合PCGEN III的Load Bearing形态,或者使用之前公发的TAP,FLC,甚至采购装备市场上多入牛毛的胸挂产品,都可以弥补这一问题,甚至可以让PC GEN III拥有更高的战术性能。
无防护纯携行配置 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
PC GEN III系统中最为别出心裁的是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其设计开创了防携一体护甲的先河,即:可拆分出一个可以单独使用的携行模块。在海军陆战队之前的设计之中,虽然也拥有FLC、TAP等产品,但是却是作为携行具比如MOLLE系统、或者FILBE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单品出现的。像这样可以从协防一体的系统里单拆出来组一个携行具,是前所未见的。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包括: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面板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背带Tactical configurationcummerbund *2Cummerbund adapterSide Plate pocket*2Tube pad *2腋下软质防护内衬*2注意:如果需要将系统调整到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需要拆解Tactical configuration 获得相应的组件。最初发布的新闻图像导致我认为 Load Bearing承载片或者可以安装软质防护内衬,或者可以插入防弹插板。但是在接触到PC GEN III实物之后,发现其承载片仅仅在内部安装了用于保型的硬质支撑片,并没有预留任何防护模块的空间。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正面视图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背面视图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侧面视图神奇的是这个配置保留两侧加装护甲的能力,当然不需要时候是可以完全拆除的。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使用单独的肩带承担背心后片的功能。使得在这一配置下PC GEN III仍然具有一定的背面承载能力。但是奇怪的是,作为受力更多的肩带正面,使用了相对不那么坚固弹力材料。而背面贴身面却使用了更为常见的尼龙。肩带正面Load Bearingconfiguration具备几乎完整的四面承载能力,不具备任何前后核心区域的防护能力,但是可能拥有两侧腋下的防护能力。虽然不看好这点,但至少可以使得陆战队在不采购额外携行具的前提下,能自己攒一个FLC(如果有人愿意这么干的话)。陆战队山地战手册中明确写到,寒冷天气下可以减少防护来节省体力——这不但是条例规定,也是多年经验摸索的产物。确实有一件纯携行的装具可以解决特定问题,不过这种这种实现方式实在是令人感叹。协防一体组合配置 Load Bearing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
准确的说Load Bearing +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并不是一个配置,而是一种用法。这种1+1的组合也就是最为常见的携行具+护甲的搭配,就像曾经的ALICE+PAGST,ALICE+OTV,FLC+MTV,TAP+IMTV。Load Bearing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正面视图Load Bearing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背面视图Load Bearing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侧面视图理论上来说这种组合是让车组成员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出舱同时又要快速具备反击能力的时候用的。即:外部纯携行具单独存放,携带出舱,然后快速穿上携行具投入战斗。至于实际性能……优势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有在聚焦注“大国对抗”战略中的主责主业。必须越来越多的扮演马(主)前(力)卒(炮)的(灰)角色。退要干常规部队的活,进要干特种部队的活。鉴于陆战队体量有限,即使任务愈发繁重,陆战队也不太可能像陆军一样建立起SFAB旅这种专职援助部队来承担相应任务。疫情期间和泰国皇家军队商讨合作抗疫的美军5th SFAB陆战队的全新战略中,提出了诸如所谓内线部队(Stand-in force)这样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中,虽然有无人海马斯(Autonomous Multidomain Launcher, AML)充当打击链条的火力核心,但是既然是远征部队,在无人技术尚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今天,碳基自主多用途兵器也就是陆战队员的部署则是不能避免且必须的。正在操纵Autonomous Multidomain Launcher的陆战队员为了实现灵活机动的战斗特点, 执行内线部队任务的前出单位人员装备数量肯定不能和陆军相比。这种实战需求自然而然地就要求陆战队不管是步兵、炮兵、坦克(顺便一提:现在专注“大国对抗”的陆战队没有坦克了,只有装甲车车组)、通讯兵、医疗兵或者其它兵种也都是合格的步枪兵。如此能使内线部队更加精悍,也是对海军陆战队的口号“EveryMarineisarifleman(陆战队人人都是步枪手)”的一种践行。既然要一人多能,那么在训练之外,装备上也应该有所体现。穿着PCGEN III的陆战队士兵正在使用Dronebuster的 Counter-UAS Tactical Weapons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C GEN III的起源是立项早于美军提出转型,也早于陆战队提出“内线部队”概念的Modular ScalableVest (MSV)项目。一般认为该项目始于2013年,是一个和陆军同时开展的项目。最终分别演化为陆军的MSV护甲,以及陆战队的PC GEN III 护甲。陆战队官方说法是:依靠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特别是阿富汗战争中的经验,以及十数年反恐战争对于单兵装备的发展而催生的新技术新应用,开发出了可以满足一线部队需求的护甲。2014年时还被称为MSV项目的PC Gen III设计师在阿富汗向参与测试士兵介绍情况现代战争中所谓的适合远征,后勤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超过其它因素而成为首要因素。大量使用激光切割技术以及Tegirs生产的PC GEN III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意味着预算一向捉襟见肘的陆战队,可以在投入一笔固定资产的投资后,逐年降低生产成本。Cummerbund转接片使用的激光切割织带MSV使用激光切割的前片PC GEN III 弃用了之前IMTV、IMTV/PC 的特型软质内衬,而全部使用SAPI标准尺寸的前后软质防护内衬及6X6及6X8的侧面软质防护内衬。采用标准化的内衬既降低了费用,也有利于生产和储运。标准尺寸软质内衬几种尺码的SAPI cut防护板
两种标准尺寸的侧面防护插板一套要满足所有类型任务基础能力的装备就要考虑到所有的任务情况,比如:充当内线部队的Marine littoral regiment要面对的,可能是要面对排山倒海一般的不可抵挡的攻势;也可能是全员跳岛跳到意想不到的地方打黑枪然后争取在对方发现后恐怖打击到来之前跑路;还可能仅仅是去什么地方显示一下美军的存在,给上了贼船的盟友打打气。当然还要做好真开打第一时间就能跑路的准备。面对正面进攻,需要具备完善的弹道、破片与冲击波防护性能,在具备软质内衬+高等级插板的躯干防护之外,还需要有护领、护裆这些防破片的防护。针对这类拓展需求,PC GENIII设计时就考虑可以向下兼容,使用过往装备的同类部件来获得这方面的能力。如此节(抠)约(门),真是又要马润跑又要马润不吃草,迫真牲口。几乎已经是传家宝的护领、护脖以及其他零件PC GEN III安装护领和护脖后的效果现代战争中,真正端着枪扛着炮和敌人在视距内硬碰硬的作战人员数量一直在下降。陆战队同样如此,但是不论怎么下降,这种硬碰硬的战斗却永远不可能消失。无论是能够和MEU 所属两栖攻击舰上的无人机联通的协调员,还是操控着最具致命威力的无人海马斯控制员,或者给所有陆战队员提供创伤救护的卫生员,以及两栖突击车的车组成员,谁也不能保证永远处于安全的位置。那么她\他们也一样需要携带基本的单兵作战装备来应对突发状况。全副武装的无人机操作员PC GENIII 的Load Bearing + 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可以将战斗负载与基本防护分开携带,并且可以快速分离,从而实现专业人员与步枪兵的切换。这一设计至少理论上提高炮兵、车组、设备操作员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