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军品制造工厂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86 19936648357


hydration rescue pack gear 枪袋,战术背包 军用箱包 军警装备 军用背包 枪套,枪包,枪袋 警用装备 军警设备 皮具军工企业 户外军品 军用帐篷 警用装具制造 军用睡袋 军警装备供应商 背包设计 户外军警产品 户外军警产品 军队背包 警用装备厂家 军包,警包 军事包 军体文旅包 军用包 战术户外背包批发 部队背包厂家 军用包代工厂 军用背包生产厂家 双肩背式枪袋 军包袋 枪套 军工皮具 火器袋 tactical backpack 军警特种装备 定制迷彩背包厂家 武装带枪套 户外运动装备 消失的军队 美国 陆战队 消防头盔 作战服 生产军帽的厂家 18式单兵 反恐探照灯 酒精测试仪 军用腰带 子弹携行具 lapdswat狙击枪 ocp迷彩 特战队 战术背心厂家
    首页 > 背景资料 > 军品图书
  1. 内容

朝鲜战争军服图册

作者: 来源: 2012-03-18 00:02:43 阅读:次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174号:朝鲜战争(1950-1953)-The Korean War 1950-53。原作者Nigel Thomas和Peter Abbott,绘图Mike Chappell,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Men-at-Arms(MAA)系列第174号:朝鲜战争(1950-1953)-The Korean War 1950-53。原作者Nigel Thomas和Peter Abbott,绘图Mike Chappell,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A:朝鲜人民军 A1:中士,夏季野战服,1950年 俄国式样的衬衫式上衣往往掖在裤子里,领口的扣子解开形成一个翻领,肘部有加厚设计。战争末期,这种上衣还出现了一种简化版本:平口的袖子,只有一个没口袋盖的口袋位于左胸位置。使用较好的材质制造的可拆卸的肩章保持了最初的深橄榄绿色。在下面,这名军人还穿着臀部和膝盖加厚的宽松裤子以及橡胶底的帆布短靴,靴面已经很快地从原来的橄榄棕色褪成了浅黄色。苏联式样的钢盔正前方也会有图中这种国家标志的帽徽,但是实际野战中,钢盔很少被使用。 当时坦克部队也会穿俄国式的黑色或棕色一件式外套和高筒靴以及带有填充物的帆布头盔。 A2:列兵,冬装,1950年 加厚的棉制服里填充着棉絮或木丝棉。野战帽采用同样的材质,较长的护耳下拉的话可以扣住下巴,但现在是扣在帽顶的位置。加厚的手套则是大拇指和食指独立的设计,橡胶底的短军靴在上部也有棉絮加厚。一些军官会穿两侧有斜开口兜的双排扣皮大衣和白色高筒毡靴,通常的,军大衣上还会有苏联式的领章。到了后期,图中这种上衣会被类似中国军队的5个扣的双排扣上衣所取代。军人的装备则是苏联二战时期的翻版,皮制腰带和弹药包以及帆布挎包和背包都是如此。武器也是最新的苏联货,其中包括了SKS卡宾枪和PPSh41式冲锋枪。 A3:上校,常服,1952年 潇洒的苏联版制服最晚出现在1948年。除了没有翻袖的设计以外,上衣的款式非常类似于1943年版苏联kittel式制服。滚边的红色代表陆军,如果是边防警察部队则是绿色的。与上衣搭配的几乎都是苏联版的马裤和黑色高筒靴,偶尔则会搭配普通的长裤。仿照苏联的习惯,朝鲜的礼服和出行服的裤子都是深蓝色的,野战服裤子则是土黄色。将军们拥有宽条的裤线装饰,其他军官则搭配彩色的细线滚边。各级别军人都戴朝鲜人独有的军帽,但军官的帽子上有帽顶的一圈滚边和帽徽两侧各两条的斜滚边装饰。帽徽和肩章的样式也深受苏联的影响。除了材质是棉布且没有滚边装饰之外,军官野战服的样式也和此图类似。同系列的常服夏装是白色的,并搭配大盖帽和蓝色或土黄色裤子。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B:大韩民国军队 B1:少校,常服,1950年 韩国军队是在美国的资助下建立的,因而从1947年起接受了许多美国的剩余武器、装备和服装。韩国军官穿美国的草绿色上衣和裤子,夏季常服则是浅棕色衬衫和裤子或图中这种战斗服版“艾森豪威尔”式夹克,它在战后立即成为了美军的标准温带地区常服上衣,而美国军官也把它和浅色的宽松裤子搭配,就像图中这名军官效仿的那样。这名军官的大盖帽帽徽上有传统的阴阳鱼图案,此外,将军们还会使用美式的星型军衔章,校官和尉官则保留二战日军的传统横杠式镀金军衔标,常服上衣上有时还会带日军样式的袖口装饰。美式服役徽章到了战争末期才被使用,并按美军的习惯佩戴在左领子上。而军种徽章只有军官佩戴。 B2:中尉,野战服,1950年 朝鲜的进攻切断了韩国军队的补给系统,而这一时期美国的援助物资大量涌入,这让韩国士兵在着装和装备上五花八门。旧日军的有坂式步枪和库存的钢盔都在使用,有些部队甚至使用帆布网球鞋来替代战斗靴。美国提供的物资大多是过剩的库存而鲜有最新的版本。以这名军官为例,他穿的美国M41式野战夹克在美军中已经被用经多处改良的M43式军用布料制作了。同样的,美式橄榄褐色毛料裤子、战斗靴以及与夏季工作服搭配的尖顶帽也是如此。许多韩国士兵在50-51年的冬天都穿着美国的军大衣,甚至是美军废弃的军上衣。美国的影响也导致一套师徽系统的出现,并经常被画在大衣两侧。阅兵时,镀铬的钢盔脖带、装饰用的围巾以及战斗靴外白色的护袜也都会被使用。 B3:受训士兵,冬季野战服,1950年 虽然南韩实际上使用的是美式的制服,但还是有些许不同。美国M42式斜纹呢夏季劳动服上衣的上部有时会带有和朝鲜服装类似的交叉的Z字型缝纫线以便插植物伪装。这名士官穿着本土造的加棉絮材料类似北朝鲜和中国版本的冬装,这也导致了误会,一些韩国散兵被联合国军误认为是对手。它与中朝两国的版本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颜色是橄榄绿色,通常有十字交叉的轫线和两个M42式斜纹呢劳动服那样的上衣口袋。美式军便帽被钢盔所取代。腰带、帆布弹药包和战斗靴也都是美军的二战版本。V字型军衔章本应出现在上臂上,但由于布料的缺乏,他并没有配备,所以军衔更常见的表现方式是出现在钢盔正前方,或者有时军衔章的缩小版出现在左胸口袋上。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C:美军 C1:少校,夏季卡其布制装,1950年 “卡其”这个专有名词比较容易被混淆,因为在美国它指淡茶色,而在英国和其他地方它则意味着较深的草绿色。20世纪30年代开始,穿卡其色衬衫和私人购买的裤子的风俗发展起来,1938年-40年,它们成为了制式服装,并与船形帽搭配。这种实用且在热天非常舒适的制服也被军官们广泛穿着,并在1945年后成为他们的主要夏常服款式而出现在日本和后来的整个朝鲜战争之中。此外,准尉以上的军官也会拥有在较正式场合穿的私人拥有的卡其色上衣,款式类似草绿色制服。二战以后一些军官还开始穿卡其色的“艾克”式夹克取代原来的上衣。所有这些服装上都佩戴类似的徽章,比如图中的驻日后勤司令部军需部队的臂章。 C2:士兵,夏季野战服,1950年 将工作服布料作为热带战斗服的材料是美国陆军在二战期间的重大改进之一。第一版的M41式斜纹呢工作服以长至臀部的下摆和衬衫式袖口为特征,它们在朝鲜偶尔能被看到,而更大量的服装则是图中这种M42式两件式工作服,它和第一版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衣较长袖子收口,开领上还有毒气侦测布条(实践中几乎都被撤掉),胸前和胯部的口袋也更大。同样材质的短帽舌的帽子在1945年被加长。斜纹呢布料非常坚韧耐磨,但它过于沉重,打湿之后也很难干燥。它的颜色属于深蓝绿色,但很快它就会褪色为泛白的灰蓝绿色。作为二战后陆军的基本夏季战斗服,它被在朝鲜的美国陆军、韩国军队和其他的联合国军队所广泛使用。 C3:下士,夏季野战服,1952年 战争的第2年,M42式斜纹呢工作服开始被新版的服装所取代。这种服装设计于1947年,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才开始生产。上衣的设计类似于旧的M42式,也有同样的毒气侦测布条(也同样几乎都被丢弃掉),但袖子是平开口,口袋和口袋盖也都是方方正正的。裤子上有正常的两侧口袋和臀部口袋。平面塑料纽扣取代了原来的黑色金属纽扣。这种新式工作服的第一批采用旧的斜纹呢布料制造,往后的批次则采用深橄榄绿色斜纹棉制造。和所有的朝鲜战争时期的工作服一样,这些服装也是松松垮垮的,而且在野战中正规徽章和V字型军衔章很少佩戴。为了装饰,在后方,围漂亮的围巾,把钢盔脖带磨得锃亮或把白袜边露在军靴外面的做法都出现了。和许多前线的士官一样,这名下士保留了二战时期的V字型臂章,而不是佩戴不受欢迎的1948年版小号的军衔臂章,也因此,后者在1591年早期被废止。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D1:中士,美国陆军,野战服,1951年 美国陆军在二战之后保留了他们成功的M43式野战服。偏绿的蓝绿色防水棉棉缎面料的夹克在夏季穿在斜纹呢工作服外面,冬天夹克和裤子里面则加上毛料衬衫、毛衣和开襟羊毛衫。M43式鸭舌帽带有护耳,但与朝鲜的冬天相伴随的更多的是军便帽,而二战版的双带扣战斗靴日益被黄棕皮系带靴所取代。图中的M43式制服是在朝鲜的大多数美军所装备的,大韩民国和其他一些联合国部队也装备了它。但这之后,它开始给改良版的M51式制服让路。新制服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衣的口袋的闭合式设计代替了原来的纽扣闭口;伞兵版裤子上加了两侧的大口袋;衬衫和毛衣则是深绿色。加实用的硬板内衬的M51式鸭舌帽样式非常时尚。另外这名士官还佩戴着1948年缩小版V字型军衔臂章,图中只能看到它的一半。 D2:美国海军,冬季野战服,1953年 美国海军戴他们自己的斜纹呢野战鸭舌帽和迷彩头盔,并保留了二战早期的短靴和帆布护腿,后者导致北朝鲜人戏称他们为“黄腿”。他们的冬装更接近陆军的版本,这包括了M43式夹克、裤子和军便帽以及二战时的军大衣和不得人心的帆布加橡胶制军鞋。军人的野战夹克和裤子都有毛绒内衬,在里面则是绿色法兰绒衬衫,再往里应该是白色的衬衣裤。在相当寒冷的天气中,大衣和套裤也会被穿上。大衣类似二战的版本,但腰部有绳子系带和倾斜开口的口袋,蓝色也代替了原来的淡茶色。军靴的双层橡胶中间加一层毡子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极冷天气下的排汗蒸发。羊毛内衬的皮手套或者北极手套采用绒毛面料,这样可以揉搓脸部防止冻伤。 D3:中校,哥伦比亚派遣军,1953年 朝鲜战争中大多数高级军官的“潇洒”形象通过他得到典型体现。非英联邦的联合国军通常穿标准的美国野战服装并加上自己国家的徽章和军衔章(菲律宾部队除外,他们一直使用美式军衔徽章)以及美国的师徽(左臂)。这名中校穿M47式杂役服上衣和M42式裤子,胳膊上配取代师徽的红底金色“COLOMBIA”(哥伦比亚)字样的铭条和哥伦比亚国家徽章。同样的国家徽章也出现在他的围巾上(在战后的美军中非常流行),围巾的天蓝色代表联合国或者在美国服役的步兵。哥伦比亚的尉官佩戴1到3颗镀金的星星徽章,校官则是同样的镀金星星加一条镀金短杠。由于衣服上没有肩章扣,这名军官可能按照美国的习惯在看不到的右领位置佩戴两颗星加一条横杠的军衔章,而交叉的步枪图案的服役章则在左领上。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E1:澳大利亚,下士,皇家澳大利亚团第3营,1950年 澳大利亚派遣部队最初装备二战时期使用的宽松的上衣、裤子和“矿工”帽,夏季制服则是土黄色的。黑色军靴1948年取代了原来的棕色版本,类似美军的帆布护腿用皮带扣在鞋上,而武装带还是英国版本的。写有“ROYAL,AUSTRALIAN REGIMENT”(皇家澳大利亚团)字样的铭牌臂章代替了已经废止的营徽章,但著名的“初生的太阳”图案的团徽仍然被使用到1954年。他们是第一支得到美国冬装的英联邦部队。实际上,许多人保留了他们独有的宽边帽,其中一位使用者说:“他们可以跨过我的身体,但不能拿走我的帽子。”但是,钢盔显然是他们缺乏的。随后,英国版的实验战斗服和钢盔以及美国的防弹衣在野战中被采用。最初的军常服被1948年版澳大利亚战斗服所取代,它与英国版本有些许不同,比如翻领更宽。 E2:英国,士兵,格罗斯特郡团第1营,1951年 来到这里的英军穿1950年版丛林绿色衬衫、裤子和邋遢的丛林帽。在冬季攻势中他们穿标准土黄色哔叽野战服和迷彩帽或晚期获得的美国M43式战斗服。其间,对应寒冷天气的英国二战版服装也曾仓促装备部队。战争第二年的冬天,他们得到了新设计的绿灰色华达呢野战服装,这包括了作战夹克、裤子、鸭舌帽、内外大衣和胶底靴。这名格罗斯特郡团的士兵在他的丛林帽上佩戴这个团著名的“凸面徽章”。斜纹毛衫经常作为外套来穿着,毛衫袖子上还附有土褐色的套袖,那上面有这个团的铭牌、所在师的师徽以及军衔章。由于对手的炮兵力量的增强,1944年版Mk4钢盔开始被强制使用。 E3:加拿大,中士,皇家第22团,1951年 1950年时加拿大军队还穿着他们自己版本的战斗服,其款式与英国版本略有不同且材质更好。大多数的部队使用土黄色贝蕾帽,但接受伞兵训练的第1营则使用栗色贝蕾帽,装甲连则是黑色的。在夏天他们穿土黄色法兰绒衬衫或橄榄绿色丛林夹克以及橄榄绿色“丛林短裤”。 帆布护腿代替了短绑腿,其他的则都是仿英式的装备。一开始,加拿大人接收了美国M43式夹克、裤子和美国军靴。后来,他们采用了自己的橄榄绿色尼龙大衣(实际上是带套头帽的M43式夹克)和裤子以及与众不同羊毛和棉花材质的鸭舌野战帽。早先的英国Mk3式钢盔被Mk4钢盔所取代,一部分美国M1式钢盔也同时出现。加拿大人一直在两臂上佩戴红色旅徽直到他们成为英联邦师的一部分,那时他们开始在左臂佩戴浅蓝色盾形徽章,原来的徽章仍在右臂上。各团自己独有的绣字的肩部铭牌和英国版军衔臂章都出现在图中。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F1:法国,中尉,1951年 于1950年9月成立的韩国营由包括大城市驻军、殖民地部队和外籍军团在内的法国各军兵种的志愿者所组成,并由第1伞兵团的前军官奥里弗·勒梅尔中校指挥。兵源的不同促使中校组建不同的连队:殖民地部队军人占多数的第1营、第2“地铁” (指大城市的地道)营以及第3伞兵营。制式的伞兵突击队黑色贝雷帽和徽章解决了他们的身份识别问题。法国部队传统的珐琅质部队帽徽和部队领章被保留,写有“NATIONS UNIES”(联合国)字样的三色旗帽徽则大多戴在贝雷帽右侧,但碰到右侧有两个大的气孔的贝雷帽款式时,佩戴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军衔肩章套同样也是法国的风格。 到达朝鲜的部队都会得到美国的武器装备、战斗服装和钢盔。这名中尉虽然保留了法国的贝雷帽,但胳膊上佩戴美国第2师的“印第安人头”徽章。他们有时也会戴领章,而伞兵组成的第3连和总部连有时还会佩戴飞行章或法国伞兵帽徽。一些北非老兵系他们特有的沙漠围巾,还有一些伞兵保留了他们的迷彩工作服,那是一种来自英国库存的1942年款防水冬装,因其灵活的特性而广受当时印度支那的法国伞兵的欢迎,进而获得了“香肠皮”的绰号。同样的工作服在朝鲜的英联邦部队也在使用。 在1953年10月回到印度支那后,以这支部队为骨干形成的两个营的韩国团就陷入了越南中部高地的战斗中。 F2:荷兰,一级下士,1951年 荷兰志愿人员穿荷兰军队的英式战斗服。大多数人戴土黄色贝蕾帽,伞兵、海军和骑兵则保留他们的红色、蓝色和黑色帽子,但这些帽子上都以荷兰的方式在一块橡胶底板上佩戴万福士(Van Heutsz)的帽徽(八角星上带有程式化的字母W),就像图中这种黑底橙色徽章。在朝鲜的志愿兵得到美国的工作服用于野战,而“艾克”夹克和裤子则用于出行,但贝雷帽还是优先于美国的帽子(比如鸭舌帽或者军便帽)来使用。国徽佩戴在右肩头,同类的小的珐琅质版本则位于左领尖上;美国第2步兵师的巨大的“印第安人头”徽章戴在左肩头,同样图案的缩小版徽章则位于右领尖上。军官们还会在领子或肩章扣上佩戴荷兰式的短杠加星星的军衔章,而士官们则采用美式的V字型军衔臂章,但图中这名军士佩戴的军衔与美军不对等,这对于荷兰人来说只是临时性的。 F3:比利时上尉,1950年 这些志愿兵最早得到了标准的比利时战斗服,这种服装类似于英国版本,但颜色更绿,领角更长。比利时人还得到了英国丹尼斯式工作服(一些军官穿的私人购买的版本上迷彩色块的边缘更清晰)。帆布武装带和军靴也是英国版本。独特的棕色贝雷帽上拥有镀金帽徽,它结合了在头盔上方加比利时狮子和盾牌这样的图案,并以瓦龙人的战斧和佛兰德人的被称为goedendag的链锤式武器以及写有“BELGIUM”字样的卷轴为背景。此外,军官们还会在肩章扣上戴比利时的军衔套章。在朝鲜的比利时部队还装备美国钢盔、像M43式夹克和军便帽这样的冬装以及美国工作服这样的夏季野战服装。当然,他们一直使用自己特有的贝雷帽和迷彩夹克以及英国式的围巾和带褶纹有胸前口袋的黄绿色衬衫。国家的盾牌徽章戴在左臂上,美国第3步兵师的师徽则在右臂上,师徽上方则是写有“BELGIUM”字样的棕底金字铭条。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G1:土耳其少校,1950年 在朝鲜的土耳其人穿他们新近采用的战斗服,并搭配同材质的美国版野战帽和英国Mk II式钢盔以及皮质武装带和德国版弹药包。士官和士兵除了在船形帽上佩带彩色(绿色代表步兵,蓝色代表炮兵,军官领章也是对应的颜色,但红色代表参谋部)圆型服役章外不配戴任何其他的军衔徽章。1950年11月,当他们第一次与敌人遭遇时,他们的大多数人都还穿着自己的战斗服、皮制武装带和厚重的双排扣军大衣。随后他们开始使用全套的美式战斗制服、钢盔和战斗装备,但保留了他们自己的徽章。旅的徽章(装饰着白星的红色箭头图案,设于钢盔右侧)和国徽(红色圆底上加白色星星和新月图案,装饰于右臂上)在1951年开始采用。将军们的肩章和钢盔前部则会有红底金色军衔章,领饰的质量也更好。 G2:埃塞俄比亚中尉,1951年 埃塞俄比亚军队得到了1946年版英国战斗服和美国版长筒胶靴。上衣上有皇家卫队领章,木髓制头盔上会有矩形的绿黄红三色徽章。不久后,装备美军野战服装的他们在左肩头佩戴美国第7师的“空竹”图案师徽,右肩头则是弧形的写有红色ETHIOPIA(埃塞俄比亚)字样的红黄绿三色镶边的黄色软皮臂章。同时为了阅兵的需要,巨大的绿黄红三色圆帽徽也出现在美国钢盔的右侧。战争末期,一种相当华丽的犹太狮图案的徽章开始使用,并出现在ETHIOPIA字样臂章之下和钢盔的左侧,而钢盔右侧则改为美国第7师的师徽。此外,埃塞俄比亚保留了他们的英式军衔系统。军官在肩章扣上佩戴镀金的皇冠或六角形军衔扣,如果穿无肩章扣的美国夏季工作服,则把它们佩戴在右领上,左领则是皇家卫队徽章。士官则佩戴英国式的V字军衔章,准尉则佩戴镀金的狮子或王冠徽章。 G3:泰国一等兵,1951年 这名军人穿带有单折纹胸部口袋和臀部口袋的变种美国M42式斜纹呢工作服。戴看起来非常像法国艾德里安式钢盔的头盔,但它实际上应该是早期的日军版本,并被泰军在二战中一直使用,很快它将被美国造钢盔所取代。钢盔前方铸型的圆盘装饰可作为帽徽使用。通过他的V字型臂章可知他们延用了英军的军衔系统,但这种只佩带在左袖子上的深蓝绿底色的金黄色V字形臂章的上方还带有泰国佛像式的装饰物。士官的肩章扣上是一条镀金短杠加1到3条V字型装饰,尉官则是1到3颗金星,校官是泰国王冠上加1到3颗金星。  军用箱包生产厂家
 
H:中国人民解放军 H1:士兵,冬装,1950年 解放军的加棉絮的棉制服轻便而暖和,但在服装打湿后很难干燥。夏装通常作为冬装的加衬穿在里面。服装的颜色通常是橄榄绿色,里面的衬层则是白色,所以在雪地时服装会被反过来穿以便伪装。同样材质的帽子面料是皮毛或软毛,护耳可以下拉系在下巴下面。军人们还会使用一种与服装搭配的食指独立出来的手套,但大多数没有这一装备的士兵只好把手缩在袖子里。带皮毛衬里的结实的冬靴则搭配毛毡护腿,然而也有许多部队一直穿夏季的帆布鞋。这种带纫线的典型服装在1952年被一种加衬在内看起来像加肥版夏装的冬装所取代。他们的装备往往非常有限,一般有带两到三支手榴弹的背带和分别装弹药和粮食的两条棉布背囊。 H2:士兵,夏装,1951年 解放军的“正式”夏装在1949-52年间出现,这是一种翻领的苏联样式的衬衫式上衣,胸前有3个扣,带胸兜,袖子收口是衬衫式的,并与大盖帽和长裤子搭配穿着。然而,这套服装只是有选择地在部队装备,而在朝鲜的部队的夏装则有所不同,这包括了从“毛式帽”发展出来的野战帽和看上去已经落伍的绑腿。他们的军鞋则包括了麻绳底或橡胶底的帆布鞋。军人们通常没有官方的军衔徽章,但“首长”们有时会佩戴红色或红蓝两色的臂章,而一些报道显示部分服装在领子、袖口、上衣前襟和裤线上有红色滚边。1952年以后这些服装被一套所谓“延安绿”色的由朴素的单排扣上衣、裤子和毛式帽子作组成的服装取代。解放军接收过大量的日本钢盔,但很少能在朝鲜战场上看到。大多数的中国志愿军使用老式的中国或日本的拉拴式步枪,当然也有图中这种缴获的美国二战时期老冲锋枪。 H3:军官,常服,1952年 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引以为豪的平等主义的原则,军官和士兵穿着一样简单而朴素的服装,但实践中,做工和材质上的差异仍然存在。比如以下一些细节:军官上衣通常有4个兜而不是两个,材质是毛料甚至是丝料的,而不是士兵们的棉布料。颜色也有变化——采用刺眼而泛黄的被称为“延安绿”的颜色,一种解放军在陕北根据地容易利用到的色彩。早期中国共产党一直使用红星帽徽,内战胜利后,珐琅质金边有“八一”(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字样的红星帽徽开始被采用。但这些并没在朝鲜出现,这大约是因为中国宣称它的军队大多是志愿军的原因。没有军衔标识在游击战中也许是适用的,但被苏联物资重新武装后,稳定的专业军官队伍壮大起来,这导致了1955年新的苏联式制服和徽章的引进,直到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时再次被废止。(原文如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

Copyright © 基基皮具军用包袋厂备案号:粤ICP备2021158479号订阅 / PL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2020-2099

+86 19936648357

服务

微信/电话客服

+86 1993664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