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军品制造工厂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86 19936648357


hydration rescue pack gear 枪袋,战术背包 军用箱包 军警装备 军用背包 枪套,枪包,枪袋 警用装备 军警设备 皮具军工企业 户外军品 军用帐篷 警用装具制造 军用睡袋 军警装备供应商 背包设计 户外军警产品 户外军警产品 军队背包 警用装备厂家 军包,警包 军事包 军体文旅包 军用包 战术户外背包批发 部队背包厂家 军用包代工厂 军用背包生产厂家 双肩背式枪袋 军包袋 枪套 军工皮具 火器袋 tactical backpack 军警特种装备 定制迷彩背包厂家 武装带枪套 户外运动装备 消失的军队 美国 陆战队 消防头盔 作战服 生产军帽的厂家 18式单兵 反恐探照灯 酒精测试仪 军用腰带 子弹携行具 lapdswat狙击枪 ocp迷彩 特战队 战术背心厂家
    首页>装备装具>附件工具 内容

真正高端的雇佣军,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名字——EO公司的故事

作者:Dboy 来源: 枪炮世界 2021-08-25 14:56:31 阅读:次
曾经是最著名的雇佣军公司——EO公司 1629874698269138.png南非EO公司的全称为 Executive Outcomes,翻译过来就是“执行结果”的意思。该公司由伊宾·巴罗(Eeben Barlow)在1989年成立,1999年1月1日关门大吉(也有说法是1998年12月31日)。1629874698311014.gifEO公司的LOGOEO公司的LOGO是国际象棋中的“帕拉丁”形象,虽然也有说法指这个形象并不是源自国际象棋本身,而是上世纪50年代电视连续剧《Have Gun Will Travel》里的形象。但由于EO公司原本官方网站上的一些按钮都是用国际象棋的其他棋子形象,所以我觉得“国际象棋说”也未必是错的。Have Gun Will Travel的封面有时网上搜索EO公司LOGO会找到一个匕首蝎子的盾形徽章,据说这是EO的地面作战人员所戴的贝雷帽上的徽章。但在公司正式展示的对外形象中是看不到这个“攻击意味强”的标志的。1629874698146165.jpgEO作战人员的贝雷帽徽章EO公司因为在安哥拉的表现而名声大噪。短短几年间就成了新闻热点,在1990年代中期国内也经常见诸报端,以至于到了有些神化的地步(就像伊拉克战争后国内神化黑水一样)。甚至在EO公司关闭多年后,国内仍然有人认为EO公司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雇佣兵公司”。诸如此类的字眼经常出现在军事网文或军事小说中——我在2009年第一次写这篇EO公司的文章时曾经查过,百度百科也是这样写的。不过前几年重写时核实了一下,发现百度百科已经改过了,部分引用我2009年写过的材料。另外,90年代国内很多中文媒体都把EO公司称为“南非战略资源公司”(包括《世界军事》的文章也是这样翻译的)。但事实上,EO公司只是战略资源集团(Strategic Resource Corporation,简称SRC)的32个子公司之一。这些SRC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采矿、空中运输租赁、安全保卫等等。这些子公司的注册地在不同的地方,有在南非,有在巴哈马群岛,也有在马恩岛(英联邦半自治区)。
——————————分隔线——————————
EO公司的创始人伊宾·巴罗(Eeben Barlow)出生于军人世家,其父亲及几个叔叔以及舅舅都参加过二战,且据其本人所说均战功卓著。他的一个叔叔由于在一次被德军伏击时连伤数名敌军,而被克拉克将军亲自授予铜星勋章。伊宾·巴罗在1974年加入南非国防军,第二年以工兵的身份随南非国防军进入安哥拉作战,干了几年排雷和修路的工作后升任工兵部队指挥官,指挥成立了步兵先遣排专门搞地雷战和反伏击战。后来他成为南非第32营空中侦察队的第二把手(第32营是一个步兵营,下辖一个连排级规模的空中侦察分队,有些资料说他是第32营的第二把手是错的)。退役后巴罗先是进入军方情报部的“秘密情报收集处” (简称DCC),在对DCC工作感动无聊后,又在1989年3月加入了秘密的“国民合作局(CCB)”。CCB是专门与非国大(ANC)作对的种族压迫机构,主要活动有情报工作和绕过联合国禁令执行对非国大成员的暗杀行动等。巴罗在自传中提到他有一次接受任务要在伦敦暗杀一名非国大成员,但在跟踪一段时间后发现目标只是个普通的南非留学生,于是违背上级指令,放弃暗杀。在他回国等待接受处分时,CCB正好面临解散。因为南非在这一年取消种族隔离政策,非国大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要求时任南非总统的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裁军,并解散一些执行种族压迫任务的单位,而原本秘密的CCB也被暴露,自身难保。看到即将失业,巴罗干脆跳出来自行创业,组建了EO公司。创业之初的职员都是过去的战友和同事。正当壮年的伊宾·巴罗1990年代中期CBS电视台的时事节目《60分钟》曾经对EO公司进行过采访(具体哪一年我忘记了,香港ATV国际台每周日转播这个节目,可是当时我录像机坏了,现在很难再找到当时的资料了,所以后面有部分内容是凭记忆的,有可能会出错),在访谈中伊宾·巴罗提到他公司里的雇员不但有退役的南非国防军士兵,也有一些以前是非国大军队的士兵。按他当时的说法是由于南非结束了种族隔离政策,导致镇压黑人的军队和反抗镇压的黑人武装都失业了,他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都提供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有资料称EO全盛时期有近千名士兵,其中70%是黑人,但这些黑人其实不全是非国大的成员——因为镇压非国大的支持种族隔离政策的部队里,其实也有不少黑人士兵。创业后的伊宾·巴罗手下的人其实大多数还是南非军队退役的人。有些资料里说EO是现代PMC的始祖,伊宾·巴罗自己也是大言不惭地说他开创了现代PMC的先河。但事实上,EO成立于1989年,而更早的时候在其他国家就已经有人成立了PMC企业:比如美国的MPRI是在1987年成立的,而英国装甲集团的前身防卫系统有限公司(DSL)在1981年就开始运作。其实DSL和EO一样在安哥拉都很活跃,基本上就是EO把油田打下来,再交由DSL去守卫。EO的表面客户都是受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EO的公关部门一直强调这个),最著名的客户是安哥拉政府和塞拉利昂政府。但其实EO真正的客户是那些采掘自然资源的跨国企业,比如包括维基百科等多家国外网站都提到的戴比尔斯(De Beers)、英国石油(BP)、德士古石油、海湾-雪佛龙石油等等跨国企业,均是EO的客户。以塞拉利昂为例,当时的临时政府根本没有钱雇用EO公司去对抗RUF的叛军。但有一家名叫支路能源的英国公司(Branch Heritage)替塞拉利昂政府作信用担保,所以EO公司的工资实际上是由支路能源支付。每当EO每夺回一个钻石矿,支路能源都可获得其60%的开采权。不过钱不是直接从支路能源划账,而是先通过一家叫卡森黄金(Carson Gold)的公司进行转移,最后由另一家名叫金刚石制造公司(Diamond Works)的控股公司交到EO的士兵手上。EO的运输机,除了运人运物资,不知道可不可以用来运些闪亮亮的小石子EO公司在刚成立时,主要业务还是一些培训业务,据说一开始只是为南非国防军提供特种部队的培训。据称EO获得的第一份境外合同,是为德布斯瓦纳(Debswana,是戴比尔斯在博茨瓦纳的合资公司)培训保安人员以对抗博茨瓦纳的非法钻石交易集团。后来伊宾·巴罗通过一个退役的SAS西蒙·曼恩(Simon Mann)做中间人,与加拿大传统油汽公司(Heritage Oil and Gas)搭上关系。而后,在1993年接受了安哥拉的MPLA(安人运 )政府的雇用,直接参与到对抗UNITA(安盟)军队的战斗中。EO介入安哥拉内战生意的真正目的,是为传统油气夺回被UNITA攻占的油田地区,但因为安哥拉同样出产钻石,所以戴比尔斯其实也参与了这个游戏。也就是说,在安哥拉的项目中,至少有一家石油公司和一家钻石公司替安哥拉政府向EO公司付款。当然,钱也不是直接从这些公司转帐到EO公司的帐户上的。不过在戴比尔斯的官方资料中,称他们发现EO开始训练MPLA的政府军(FAA)时,便取消了与EO的合同。讽刺的是,当年伊宾·巴罗在军队服役时,在南非与安哥拉的边境战争中是帮助UNITA对付MPLA的,而当他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后,却是协助当年的敌人攻打当年的盟友(赚钱嘛,不寒碜)。最后,EO花了半年时间就做到了美国、古巴、前苏联和联合国前后一共用了二十几年都没有达成的目标——迫使MPLA与UNITA和谈,1994年11月双方正式停战。虽然联合国说这是因为他们的强力运作下的成果,但实际上是因为EO帮助MPLA政府军把UNITA打得不要不要的。为什么不彻底消灭安盟军队?也许是因为保留UNITA这个MPLA的威胁存在,更符合石油公司和钻石公司的利益吧?于是几年后,当EO不再在安哥拉维持业务后,内战又打起来了。EO的雇佣兵在安哥拉的丛林里巡逻EO公司在安哥拉的雇佣兵,背景是他们的米8直升机EO公司是在1995年5月进入塞拉利昂的。伊宾·巴罗在《60分钟》的采访中称他们刚开始提供的业务只是军事顾问和培训,派到塞拉利昂的只是几十个顾问和培训人员。当时因为塞拉利昂政府军实在太渣,被RUF(革命统一战线 )打得不要不要的。EO公司的雇员眼看间接金主快要投降了,于是直接插手,立刻就把刚才还势如破竹的RUF打到不要不要的。根据其他资料曝光,在最初的合同里,EO只为塞拉利昂提供200名雇佣兵,合同条款上规定他们仅负责培训政府军和提供后勤援助以及战斗支持(以军事顾问形式)。为此塞拉利昂政府需要每月支付180万美元的劳务费(按前文提到的那兜兜转转的支付方式了,但事实上EO与支路能源公司是交叉控股的)。1995年5月,首批抵达弗里敦的雇佣军确实只有50名,直到6个月后才另外增加了130名,当时这50人只负责组建和培训政府军。但因为原有的政府军战五渣,当弗里敦(Freetown,又称自由城,塞拉利昂首都)战役爆发后不久,EO的雇佣军就直接下场开打。他们带来了两辆BMP-2步兵战车和一架米-24“母鹿”武装直升机,还有他们才刚刚训练了一半的军队,就这样把RUF打退。然后EO的雇佣兵开始带队反攻,先后收复了科诺矿区(Kono)和塞拉金红石矿区(Sierra Rutile)。1995年底,EO再次从南非空运了200名雇佣兵,然后便开始进攻RUF的大本营。次年,在EO消灭了大批RUF军队和一些高层后,RUF被迫主动停火和进行和平谈判。也是因为EO能打,塞拉利昂才在1996年举行了第一次自由选举,艾哈迈德·特扬·卡巴(Ahmad Tejan Kabbah)当选总统。这位新上任的卡巴总统决心结束内战。为了重组这个遭受重创的国家,他需要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援助,但这些都强烈要求削减巨额预算赤字。塞拉利昂政府和很多非洲国家一样国库等于没有,大部分收入被新政府用于为其低效的军队提供粮食补贴——这对于防止更多饥饿和失业的年轻人加入叛军是必要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愿意提供财政援助,但要求新政府削减巨额预算赤字。再加上联合国一直要求塞拉利昂政府解除其与EO公司的合同,于是卡巴政府与EO公司谈判后,决定减少每月付款,并在1996年底结束合同。不过即便少挣钱了,EO还是很有职业道德地在1996年9月,彻底摧毁了东南部的一个大型叛军营地。由于RUF损失惨重,遂同意进行认真谈判(合着之前的谈判都是不认真的?),并于11月签署了《阿比让和平协定》(Abidjan Peace Accord)。在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强烈要求下,塞拉利昂政府与RUF的和平协议中包含了让EO公司及其他的所有外国军队(注意,尼日利亚空军一直有介入塞拉利昂内战,并为塞拉利昂政府军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撤走的条款。于是,EO公司在1997年1月正式撤出该国。据称,原定的合同金额应付3530万美元中,但仅支付了1570万美元。然而,EO真正收入其实是在支路能源公司那头,塞政府的付款只是个添头。讽刺的是当EO撤走后,塞拉利昂又陷入内战——RUF很快又打了回来。联合国部署的1万8千名维和士兵因为政策规定什么也干不了,甚至还当了RUF的人质,10亿美元的维和努力打了水漂。类似的事情很多,所以伊宾·巴罗和联合国之间一直互相看不顺眼(尽管联合国的一些任务事实上是靠雇佣这些“保安”公司来保证雇员和财产安全的)。在1994年导致80至100万平民死亡的卢旺达大屠杀后,伊宾·巴罗曾公开表示耗费甚糜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当地毫无作为。而只需要联合国维和部队经费的一半,EO公司就能制止这种大屠杀。这张图的意思是“UN部队在非洲有个卵用”EO的武装车辆,就装备而矣,EO可能不如维和部队的火力强,但EO上班就是打了打枪,不像维和部队上班就是为了逃离战区对于电影《血钻》里的那群南非雇佣军,有人说就是影射EO。事实上这部电影里的时间背景是在1999年,当时正是因为EO撤走,政府军无能,RUF才会攻到了塞拉利昂首都的郊区。不过电影的影响确实大,传闻戴比尔斯集团花了600万英镑公关费拍广告宣称他们的钻石来源并不是非洲战乱国家。但有不少资料称戴比尔斯的原石来源之一就是支路能源公司。而且事实上,即使EO公司结业后,仍然有南非人在塞拉利昂活跃。所以电影里那群南非雇佣军的原型也可以算是参考了EO。题外话,在2000年,几名英国维和部队士兵在塞拉利昂被一支叫“西部小子”的武装分子绑架,英国从国内调派SAS过去营救,由于缺乏空中近距支援,SAS请求塞拉利昂政府提供米24进行空中支援,当时驾驶米24的人就是前EO公司的雇员。虽然EO公司经常说“只有非洲人才能解决非洲事”,但其实EO的业务不光在非洲,在1997年他们又与位于南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签订了军事合同,结果弄得沸沸扬扬。其实这单合同原本是另一家英国PMC企业辛德莱国际(Sandline International,这公司后来重组改名为“Aegis”,即希腊神话中的神盾)签一下来的,不过辛德莱国际一向与EO有很多业务合作,他们把驱逐占领布干维尔岛矿场的叛军的业务转包给了EO。然而低调进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EO雇员很快就被澳大利亚媒体曝光了(据说是因为有政府雇员发出疑问:为什么来了那么多黑人?)。然而精彩的是,因为无能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军高级将领担心这几十个外国军事顾问太能干,会突显出他们自己很无能,于是就威胁要发动军事政变,要求政府解除与EO公司的合同。最终他们成功迫使总理朱利叶斯·陈(Julius Chan)爵士辞职,EO的业务也随之不了了之。我到现在还隐约记得当年CCTV新闻联播上,EO公司的人乘坐客机离开这个盛产铜、金的国家的新闻画面。
——————————分隔线——————————
在EO公司的宣传材料中,总是说他们以少胜多,而且伤亡甚少。与之相比,被他们打死的敌人数字则高得简直不成比例。这一方面是因为EO的士兵确实装备精良,他们有武装直升机、装甲车和榴弹炮,还有用运输机投放的燃料空气炸弹这样的大杀器,而他们的敌人多数只有轻武器,重型装备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EO的士兵是来自南非和其他国家的退伍军人,本身训练有素,军事素质高。而他们的对手,如RUF,大多没有足够的训练,就如电影《血钻》里描绘的那样——抓回来的壮丁里就有不少小孩子,发一支生锈的AK和一堆子弹,刚学会打枪就派上前线。这种队伍用来对付老百姓,或是和老百姓一个级别的塞拉利昂政府军还行,但对付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EO雇佣军就差太远了。EO打RUF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情况EO公司的米8上自己加装的舱门机枪在《60分钟》的采访里巴罗提到,有次在一个矿场上,只有60多名EO士兵就顶住了上千名RUF士兵持续一周的进攻(显然这一千人是分批来的,不是一波流冲上来)。在此期间EO的士兵始终坚持一条原则:从不进入没有直升机火力支援的作战区域。他们不但有米24武装直升机,就是米8直升机也在舷窗安装了机枪,扫射部落武装水平的敌人够用了。而事实上EO的人数也不多,两次增兵后人数最多也只有400多人,确实无法对RUF构成人数优势。在电影《血钻》里表现的那段“锤砧战术”可能确实是参考了EO仗着有重装备欺负部落武装的屡试不爽老战术——地面部队先机动到有利地形建立射击阵地,然后空中火力把只有轻武器的敌人驱赶到预设阵地前……其实从法律角度讲,这些米24、米8、BMP2等各种重武器的所有权并不属于EO公司,而是安哥拉或塞拉利昂的合法政府。EO公司只是这些重型装备的“操作者”,但具体怎么用完全由EO说了算。套娃的标准操作就是:EO公司说“我要有坦克,我要有武直”,并且可能还会帮这些政府搭桥牵线去找军火商下单,买回来后就由他们的人操作操作。尼古拉斯 · 凯奇的《军火之王》里有一段情节是把一批米24以民用的名义卖去塞拉利昂,其实就是给EO公司使用的。当然历史上这些“消防直升机”不全是米24,也有米8。所以EO离开安哥拉或塞拉利昂后,这些重型武装也留在了塞拉利昂(英军士兵被绑架也有救了)。EO公司在接收以消防直升机的名义购买的米8被重新刷上绿漆扮黄瓜的米8,虽然财产所有权不是属于EO公司的,但实际上就是EO全权使用乘坐米8准备空中机动的EO雇佣兵,这运载量确实巨大EO在塞拉利昂的米24当然,那些前南非军人不一定都会操作米里直升机,所以EO公司也从东欧招了不少退役军人。那些米24的飞行员有很多都是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前东德的退役飞行员。《60分钟》也采访了一个冲着EO的高薪酬而从军队退役的东欧飞行员,说他服役时津贴多少多少,到了EO后每个月有N多钱,出任务还有奖金。EO在塞拉利昂一共有两架米24和两架米8,在安哥拉所拥有的米24和米8也不是特别多,不过EO的近距空中支援可不只这么点。在安哥拉和塞拉利昂,EO公司还接受了另一家名为“鹭鸟航空”(Ibis Air)的南非公司提供空中支援服务。鹭鸟航空公司拥有一支由米格23和皮拉图斯PC-9组成的小型机队,还有若干架运输机。在塞拉利昂的业务中,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武装机队提供近距空中支援,还提供了一架波音727为EO公司提供医疗后送服务,而且这家公司还从安哥拉政府租借米格27、苏25等武装飞机,由自己公司的飞行员驾驶,为EO公司提供近距空中支援。事实上,“鹭鸟航空”公司和EO公司一样也是战略资源有限公司的32家子公司之一,前面提到的退役SAS西蒙·曼恩后来就到南非运营了“鹭鸟航空”一段时间。EO“租用”的米格23被EO“租用”的SU-25K攻击机我没能找到鹭鸟航空的PC-9,所以找来爱尔兰空军的PC-9给大家认识一下EO能吸引来这些经验丰富的外国退伍军人,一方面是因为工资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好的福利待遇。包括《世界军事》在内的一些文章里提到EO公司有“全药品保障计划”,其实就是战斗期间出现“工伤死亡事故”的话,药品、医疗都是免费,就是挂掉了也有保险公司赔钱。后来,世界各地的PMC企业都会给他们的员工(战斗人员)购买五金一险。黑水公司在十几年前被公众媒体批评的众多事件中,其中一项就是说他们为了省钱而不给员工买养老金。后来埃里克·普林斯在自己的自传里专门为这件事辩解过。EO人数最多时,可能有500名军事顾问(相当于军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士兵和操作重型装备的技术人员)。不过虽然EO也确实有招募外国人(多数是东欧的重型装备技术人员),但占大多数的还是南非人。参加EO公司的外国人里,可能有过一两个中国人吧。其中一个在SC论坛上的名人,假名叫“李普”,说是在法国外籍军团退役后加入EO的,在EO结业后又加入MPRI。但此人后来被拆穿是装兵党,假的。除了欺骗一众军迷的感情外,不知道有没有发生KKB事件?
——————————分隔线——————————
虽然EO公司的大本营一直都在南非,但从1993年开始,EO总公司的业务部门就搬到了英国。据说这是出于南非储备银行“善意”的建议而在伦敦注册了分公司,但实际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伦敦是国际武器交易中心和防务交易中心,有着第一手的商业信息和交易活动;第二,变成英国公司有助于摆脱南非的非国大政府对他们业务的干预。其实我看第一条才是最重要的,处于区位优势和历史原因,伦敦聚集了许多资源企业、PMC企业及雇佣军中介公司。就像电影《野鹅敢死队》和弗·福塞斯写的《战争的猛犬》里描述的那样,当资源企业想掌控某个不安定国家里的资源时,在伦敦就可以随时找到“打手”。所以EO和英国佬合作愉快。
题外话:电影《生命的证据》里罗素·克劳开头在伦敦给雇主汇报他交换赎金救人的经验,这种提供“有钱人被绑架后的一站式一条龙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也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公司就是从PMC企业中派出来的一种新型业务,浦泽直树的漫画《危险调查员》(Master Keaton)其实也是取材自这样的现实,只不过日本人把情节写得中二了一点。
7cb5518b9193c3266d4dfcccbdd6b2b.png比如前面提到的支路能源公司的CEO兼股东之一、前SAS成员安东尼·巴金汉(Anthony Buckingham),还有前面提到的长期合作方辛德莱国际的CEO、前SAS蒂姆·斯派瑟(Tim Spicer),就经常扮演着中介角色。EO在安哥拉、塞拉利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合同都是他们帮EO公司拉回来的。而伊宾·巴罗与安东尼·巴金汉的结识,正是通过前面提到的西蒙·曼恩牵的线,西蒙·曼恩有一段时间在南非负责空中“鹭鸟航空” 的运营,后来更是成了EO公司业务部门的高层。(由此可见,前SAS成员编织的一张人际关系网是EO公司的业务资源)在1996年EO公司曾经为印尼特种部队营救被劫持西方人质提供了培训和行动建议。当时这次行动被认为相当成功,外界曾一度猜测是SAS提供的帮助,但后来证实是EO的手笔。前文提到《60分钟》对EO的采访也有提到次行动,说不定印尼政府与EO搭上线也是由前SAS介绍的。至于第二条理由,就算把公司总部搬到了伦敦也没用。由于南非政府一直看EO公司不顺眼(据说是因为EO的雇员很多是以前跟非国大作对的),当南非在1998年签署加入了反雇佣兵的国际法后,便用这个理由强令EO公司关门。而EO公司关闭后,许多前EO的高级职员在南非或其他国家建立了许多类似的企业,有私营军事公司,也有保安公司,也有单干的。比如西蒙·曼恩在2004年9月被津巴布韦叛决7年徒刑,据称是因为他试图从津巴布韦走私军用轻武器,并涉嫌筹划赤道几内亚政变。又比如在2012年7月,有一份联合国报告指称南非一家叫斯特林企业服务公司(Sterling Corporate Services)的保安公司组建了一支“私人军队”,违反了制裁索马里的国际协议。该报告中就提到这家公司与EO的前雇员有密切关系。据称由EO前任高层组建的PMC/PSC企业还有Alpha 5 、Stabilco 、Omega Support Ltd. 、Panasec Corporate Dynamics 、Bridge Resources 、COIN Security 、Corporate Tracking International 、Safenet 、Southern Cross Security等等(这些企业翻译中文名太麻烦了我就不翻了)。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摆摊的伊宾·巴罗EO搞宣传挺高调的,他们不仅会在一些国际防务展上摆设摊位,派发宣传小册子,甚至还专门制作了一首宣传MTV。歌名为《AND THEY CALL YOU DOG OF WAR》,歌手是南非人Lourens Fourie,歌曲内容围绕着安哥拉内战展开。在这首官宣MTV里,EO被塑造成和平的缔造者,而不是战争的掮客、钻石商和石油公司的打手。EO大概在1994年左右设立了官方网站,但由于可以预见的原因,该网站在1998年就已经关闭了。有趣的是,有人保留了这个网站的镜像,又维持了几年,当时我也把这个网站的镜像下载到硬盘下,下图就是这网站镜像里的业务简介截图。笔者本人保留的EO公司网站镜像文档伊宾·巴罗写过几本书,其中一本书名为《Executive Outcomes: Against All Odds》(执行结果:克服一切困难),解释EO公司的来龙去脉(以及为自己洗地)。虽然这本书有国外网友买了送给我,但600多页这么厚的全英文要我自己啃下来还是太困难了,于是一直扔家里只是偶然翻一下。真是对不起人家的一片诚心啊……伊宾·巴罗的书有人整理了一份EO公司已知的业务信息——当然还有未知的,而且这份表格在细节上可能与前面的描述略有不同,毕竟EO的许多信息不存在官方解密,就算是巴罗的书也会在一些关键细节上遮遮掩掩或给自己洗地。image.png至于伊宾·巴罗本人,后来在一家名为STTEP(这家公司全名是“国家专业任务、训练、装备与保护”,英文Specialised Tasks, Training, Equipment and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的PMC企业。据称这家公司曾被雇佣培训尼日利亚军队,但在2015年1月因为尼日利亚军队对抗博科圣地叛乱的表现不佳,巴罗的主席职位受到争议。在2000年11月27日,伊宾·巴罗在推特和非死不可上宣布EO公司重新营业。并在2021年建立了一个新的官方网站——如果不是我为了查资料还不会发现这个网站,而且早几个月这个网站还不存在的,我再作进一步的搜索,才发现他在去年底宣布EO重新开业。2f2db0d23278414c283d48e71ccdf54.png根据报道,巴罗声称他在辞去STTEP的主席职务后不久,一些非洲国家政府就要求他重启PMC业务,于是在“万众期待”下,他重新成立了EO。然而这个新EO除了一个官方网站(到撰写本文为止,有部分页面还没有建好),新的EO公司还没有招聘员工,巴罗也没发表高管人员的配置声明,也没有任何开展业务的信息。新的官方网站上,也只是再次强调他一贯的“为非洲人解决非洲问题提供成功的非洲解决方案”言论。鉴于目前的世界局势和非洲小生态,新EO也许真的能大展宏图,但至于巴罗本罗能不能真的梅开二度还得让我们拭目以待。w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美国特种部队专用背包 Email:
公安警用背包

军用特种,军用迷彩双肩背包

正品军用迷彩背包
枪械收纳袋

Copyright © 基基皮具军用包袋厂备案号:粤ICP备2021158479号订阅 / PL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2020-2099

+86 19936648357

服务

微信/电话客服

+86 1993664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