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一听雇佣兵就是KKP,现实中的刀口舔血并不浪漫,很多时候下场很惨
更何况,很多真正拿钱替人消灾的“雇佣兵”并不多
黑森-卡塞尔的3磅滑膛炮。最早抵达纽约的黑森佣兵狼狈得实在让人很难联想到是一支正规军,不过英国人还是想方设法将他们重整起来,并投入到同年8月26日的长岛战役中击败大陆军。英国对这些出自以军纪严苛著称的德语区军人寄托厚望,只是未曾想使用德国人反而刺激了舆论战。这些黑森佣兵变成大陆军鼓动民众抵抗的舆论资本。在美国人看来这些不说英语的外国兵就是入侵者,于是对抗英国统治阶级的独立战争又多了一层抵抗外敌的意义。大陆军及其支持者更是抓紧机会宣传黑森佣兵四处犯下的暴行,说他们抢掠财产、奸淫妇女、处决无辜平民、强抓少年儿童从事苦力劳动。费城民众夹道围观被俘的黑森雇佣兵。当然,事实是英军和大陆军的军纪是半斤八两——独立战争中各交战方都或多或少犯下过的暴行。比如支持英国皇室的当地人,一但大陆军打进来就会把家里的女眷藏起来。于是,黑森佣兵在不管在北美爱国者还是北美保皇派的眼中都变得声名狼藉。而且因各种添油加醋的故事传得太开,加上后勤的恶劣条件导致兵员普遍形象不佳的缘故,美国人一致认为黑森佣兵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外国流氓,乌合之众。美国民间传说中的“无头骑士”,说是一名杀人如麻的黑森骑兵的冤魂在战死后继续袭击落单的旅人。克里斯托弗·沃肯在《断头谷》中扮演的“无头骑士”。同一个演员在1975年的历史剧《福奇谷》中扮演一名黑森军官。黑森简直成了万用的贬义词汇:黑森军人打作地铺用的稻草,被十三殖民地的当地人称作“黑森床”;蛀咬农作物的小麦瘦蚊据传是“黑森床”里长出来的,就被叫做“黑森苍蝇”;这一时期的人们染上流感,会被质疑是不是得了“黑森热”;就连小孩子间也传开以黑森佣兵作反派形象的各种故事,比如约翰尼·德普主演的恐怖片《断头谷》,其原型就是黑森佣兵四处杀害无辜人的民间传说。传说归传说,总得而言黑森军人的作战力还是可以的,他们以辅助部队的身份占据了英方武装1/4的兵力,主要由猎兵、骠骑兵、燧发枪兵组成,外加3个炮兵连和4个掷弹兵连,每个团的规模介于500到600人之间,参加了每一场与大陆军的交战,有过不少漂亮的战绩。猎兵掷弹兵骠骑兵炮兵燧发枪兵。特伦顿战役中缴获的燧发枪兵黄铜军帽(左)。但是,英国人渐渐不再把黑森佣兵派到前线,而是留在后方看守营地。因为过于恶劣的待遇让不少黑森人选择逃亡或者向新大陆军投诚,就算英国人用死刑和全连鞭挞恐吓也于事无补。甚至乎1778初大陆军和英军以一对一的形式交换战俘后,换回来的黑森俘虏从英方又再次跑向大陆军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黑森军人坚信,那些家乡的贵族们和英国签订的合同留有死多少人就配多少钱的条款,所以才给他们这么恶劣的待遇和抓了这么多毫无经验的壮丁。另一方面,华盛顿应允每一名投诚的黑森军人可获得50亩的土地,又或者遣送到远离战场的西南开垦新田。弗吉尼亚州2016年重演活动现场上的“黑森佣兵”。德州腓德烈斯堡一家黑森后裔居民。到1783年英军战败之时,已经有超过三万名黑森佣兵进入过北美战区。除1200多人战死,7000多人死于疾病和饥荒,17000多人回归故土与家人团聚(这里面又有1/4带着家眷集体移民过来),还剩近5000人坚决选择留在北美成家——他们也将成为北美初代德裔移民的中坚以及美国南部地区的最早开发者。对于如今的美国人,黑森佣兵只是独立战争历史中一页就能解释完的过去,和历史重演活动中需作额外说明的环节。对于英国人,除非自己去查史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当初试图消灭北美独立势力的战争中竟然有说德语的外籍士兵存在。黑森佣兵击溃爱尔兰起义军,“醋山战役”。在韦克斯福德郡针对民众犯下的暴行使得爱尔兰人对黑森佣兵极其憎恨。只有一个国家至今对黑森佣兵依然心存芥蒂:爱尔兰。1798年英国紧急将拥军派遣到爱尔兰镇压“联合爱尔兰人会”发动的革命,对分离派支持者和保皇派支持者都进行了无差别的杀戮。期间在斯拉尼河畔的韦克斯福德郡,战败的爱尔兰起义军继续化整为零以游击战抵抗,这导致黑森人转而向着无力还手的老弱妇孺进行残忍报复——此处种种,反而更接近历史绝大部分时期的雇佣兵常态,他们拿不到多少钱银,又不一定能活着回去故土,唯有向弱者施暴发泄愤恨。真不知道为什么近几年会有人一提到“雇佣兵”,就觉得是什么值得拿来炫耀羽毛般的存在。(*耸肩)大家都还记得这个“小姐姐你好,我是雇佣兵”的梗了吧?w
更何况,很多真正拿钱替人消灾的“雇佣兵”并不多
编者按:这一定是世界历史上过的最惨的一群雇佣兵。而这群人又是今天美国德裔的主要祖先。《黑森佣兵在特伦顿投降,1776年12月26日》,约翰·特鲁姆布尔绘。卡莱尔军营的“黑森火药库”。在宾夕法尼亚州康博兰县的卡莱尔军营内,有一座长70英尺、宽32英尺、盖于1777年的砖石结构平房。盖建筑由特伦顿战役(Battle of Trenton,又译:翠登战役)中被大陆军俘虏的黑森佣兵所盖,后用作储存弹药的警卫室,因而得名“黑森火药库(The Hessian Powder Magazine)”。当初北美十三殖民地宣布独立的时候,英国手头上分不出足够兵力进行压制,只能向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安斯巴赫-拜律特、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这些神罗诸侯租借军队。这里面最后又以来自黑森地区的士兵占多数,因此这支协助英国人对抗北美大陆军的武装被称为“黑森佣兵”。在常备军还不普遍的18世纪,神罗随时预备着用于开战的兵力,而和平时期则租借给其它需要开战的国家换取外汇:比如1714年就有12000名黑森兵被外租给瑞典征伐俄罗斯的战争中,英国也在1715年镇压詹姆斯党叛乱的战斗中尝到了租借黑森兵的甜头。北美战区的黑森佣兵们直接使用原属部队的制服、标徽、旗帜。1770年代的俄军制服,英国原先也考虑向俄国租借佣军。顺便一句,英国还试图向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租借20000名士兵,结果因后者忙于应付国内的局势而只得作罢,于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战场少了俄国人的影子。尽管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历史学家甚至重演活动上的解说往往都把为英国卖命的黑森人笼统作雇佣兵,我们很容易会误会这是一个用战斗换取收入的群体。又或者说,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雇佣兵至少清楚自己将会去哪里作战、为谁作战、跟谁作战,而且都是自愿接单的。只可惜黑森“雇佣兵”根本收不到钱,能得到的只有身上的衣物和每天的食物,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作战,甚至乎不少人根本不是自愿入伍的。至于英国人给的钱,统统进了那些拿士兵的性命当清仓货物的亲王或公爵口袋里,连随军商贩也不用配了,反正这些穿军服的农民娃子哪里掏得出钱币?18世纪的英军海运画面,在战船内塞满了尽可能塞得下的人,到目的地后再用平底船尽快运上陆地。1776年5月,第一批“交货”的18000名黑森佣兵被人硬塞进拥挤的船舱里向着北美大陆出航,等抵达纽约时已经是8月中旬。整整三个月的航行间士兵们饱受暴风雨和疾病折磨,在剧烈摇晃的船舱里被撞得一身淤青、或晕倒在自己的排泄物里也是常有的事。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戈特弗里德·瑟乌梅当时就在第一批出发的战船上。他本来该前往巴黎进修神学,半路上却被征兵官抓住并贩往英国,而且是和一堆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塞进了拥挤不堪的底层船舱里。根据他的回忆录,船舱低矮得没有人能站立或半蹲,只得互相硬挤着躺在地板上(“宛如被活埋进棺材般”),然后一到暴风雨就会拥进大量海水,每分钟都在近乎淹死和张嘴重新获得一口空气间来回挣扎。约翰·瑟乌梅与他的回忆录。《从扑茨茅斯到纽约,1776:一名黑森佣兵的见证》英译版,关于食物、食水缺乏和坏血病的讲述。因为天气导致航行时间超出预期的缘故,食物到后来变得稀缺,每人每天只拿得到17洛(约等于240克)的硬面包片。连续的风浪损毁了不少储存淡水的橡木桶,而军服、帐篷、弹药则是被老鼠所损坏,紧接着坏血病毫无意外地降临每一个人。瑟乌梅学着水手的土方子喝海水或者嚼烟叶“治疗”,却照样减轻不了因长时间的无法动弹和四肢麻痹造成的痛苦。想想看,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1777年间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作战的猎兵。
黑森-卡塞尔的3磅滑膛炮。最早抵达纽约的黑森佣兵狼狈得实在让人很难联想到是一支正规军,不过英国人还是想方设法将他们重整起来,并投入到同年8月26日的长岛战役中击败大陆军。英国对这些出自以军纪严苛著称的德语区军人寄托厚望,只是未曾想使用德国人反而刺激了舆论战。这些黑森佣兵变成大陆军鼓动民众抵抗的舆论资本。在美国人看来这些不说英语的外国兵就是入侵者,于是对抗英国统治阶级的独立战争又多了一层抵抗外敌的意义。大陆军及其支持者更是抓紧机会宣传黑森佣兵四处犯下的暴行,说他们抢掠财产、奸淫妇女、处决无辜平民、强抓少年儿童从事苦力劳动。费城民众夹道围观被俘的黑森雇佣兵。当然,事实是英军和大陆军的军纪是半斤八两——独立战争中各交战方都或多或少犯下过的暴行。比如支持英国皇室的当地人,一但大陆军打进来就会把家里的女眷藏起来。于是,黑森佣兵在不管在北美爱国者还是北美保皇派的眼中都变得声名狼藉。而且因各种添油加醋的故事传得太开,加上后勤的恶劣条件导致兵员普遍形象不佳的缘故,美国人一致认为黑森佣兵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外国流氓,乌合之众。美国民间传说中的“无头骑士”,说是一名杀人如麻的黑森骑兵的冤魂在战死后继续袭击落单的旅人。克里斯托弗·沃肯在《断头谷》中扮演的“无头骑士”。同一个演员在1975年的历史剧《福奇谷》中扮演一名黑森军官。黑森简直成了万用的贬义词汇:黑森军人打作地铺用的稻草,被十三殖民地的当地人称作“黑森床”;蛀咬农作物的小麦瘦蚊据传是“黑森床”里长出来的,就被叫做“黑森苍蝇”;这一时期的人们染上流感,会被质疑是不是得了“黑森热”;就连小孩子间也传开以黑森佣兵作反派形象的各种故事,比如约翰尼·德普主演的恐怖片《断头谷》,其原型就是黑森佣兵四处杀害无辜人的民间传说。传说归传说,总得而言黑森军人的作战力还是可以的,他们以辅助部队的身份占据了英方武装1/4的兵力,主要由猎兵、骠骑兵、燧发枪兵组成,外加3个炮兵连和4个掷弹兵连,每个团的规模介于500到600人之间,参加了每一场与大陆军的交战,有过不少漂亮的战绩。猎兵掷弹兵骠骑兵炮兵燧发枪兵。特伦顿战役中缴获的燧发枪兵黄铜军帽(左)。但是,英国人渐渐不再把黑森佣兵派到前线,而是留在后方看守营地。因为过于恶劣的待遇让不少黑森人选择逃亡或者向新大陆军投诚,就算英国人用死刑和全连鞭挞恐吓也于事无补。甚至乎1778初大陆军和英军以一对一的形式交换战俘后,换回来的黑森俘虏从英方又再次跑向大陆军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黑森军人坚信,那些家乡的贵族们和英国签订的合同留有死多少人就配多少钱的条款,所以才给他们这么恶劣的待遇和抓了这么多毫无经验的壮丁。另一方面,华盛顿应允每一名投诚的黑森军人可获得50亩的土地,又或者遣送到远离战场的西南开垦新田。弗吉尼亚州2016年重演活动现场上的“黑森佣兵”。德州腓德烈斯堡一家黑森后裔居民。到1783年英军战败之时,已经有超过三万名黑森佣兵进入过北美战区。除1200多人战死,7000多人死于疾病和饥荒,17000多人回归故土与家人团聚(这里面又有1/4带着家眷集体移民过来),还剩近5000人坚决选择留在北美成家——他们也将成为北美初代德裔移民的中坚以及美国南部地区的最早开发者。对于如今的美国人,黑森佣兵只是独立战争历史中一页就能解释完的过去,和历史重演活动中需作额外说明的环节。对于英国人,除非自己去查史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当初试图消灭北美独立势力的战争中竟然有说德语的外籍士兵存在。黑森佣兵击溃爱尔兰起义军,“醋山战役”。在韦克斯福德郡针对民众犯下的暴行使得爱尔兰人对黑森佣兵极其憎恨。只有一个国家至今对黑森佣兵依然心存芥蒂:爱尔兰。1798年英国紧急将拥军派遣到爱尔兰镇压“联合爱尔兰人会”发动的革命,对分离派支持者和保皇派支持者都进行了无差别的杀戮。期间在斯拉尼河畔的韦克斯福德郡,战败的爱尔兰起义军继续化整为零以游击战抵抗,这导致黑森人转而向着无力还手的老弱妇孺进行残忍报复——此处种种,反而更接近历史绝大部分时期的雇佣兵常态,他们拿不到多少钱银,又不一定能活着回去故土,唯有向弱者施暴发泄愤恨。真不知道为什么近几年会有人一提到“雇佣兵”,就觉得是什么值得拿来炫耀羽毛般的存在。(*耸肩)大家都还记得这个“小姐姐你好,我是雇佣兵”的梗了吧?w